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传统产业实现华丽转型》,如果您对传统产业实现华丽转型感兴趣,请往下看。
“知识产权助力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2012年7月5日,上海宝钢集团梅钢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成功了!”随着一阵欢呼声,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重工)为梅钢公司设计研发的二期炼钢连铸项目成功热试,这也标志着中信重工生产的两台国产最大规格的250吨转炉成功投产。独立制造如此大规格的转炉,在国内同行业中是一个创举。梅钢公司副总经理蒋一丰说:“中信重工产品质量最好,设备服务一流,真正展现了一个世界一流企业的风采。”
在河南,有不少像中信重工一样的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知识产权布局,从生产型企业华丽转型为技术含金量高的新型企业。
创新发展支撑战略转型
世界最大、最先进,也是唯一的1.8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世界最大,也是唯一的16米数控滚齿机;国产“大飞机”项目120MN拉伸机侧梁。在多个世界“唯一”、“第一”的光环下,中信重工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产品设备陈旧、中小企业群起仿制的困扰,上世纪90年代,中信重工这个在牡丹花都洛阳成长起来的企业,曾一度陷入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职工发不出工资、企业交不起养老金的困境。在经历了国企痛苦转型后,中信重工逐渐探索确立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转型的发展思路,掀起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浪潮。
中信重工与德国西门子、丹麦史密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及院校开展科研合作。此外,公司还在澳大利亚、北美建立了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和基地,打造了一支包括18名外籍专家在内、由2000余名技术人员的庞大创新团队,形成全球独有的集工程技术、产品技术、工艺技术“三位一体”的技术研发队伍,为中信重工研发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首屈一指的设备配置,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快速提升了中信重工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2006年以来,企业先后成功研发了国内领先的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大型活性石灰成套关键技术及设备、低热值褐煤提质工艺装备、水泥矿渣立磨等重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18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5件,荣获“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称号。
依托近年获权的上百件国内外专利,近年来中信重工建设的国际、国内之最工程达12项之多。先后与中国12大水泥生产商、13大全国煤炭基地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与多家国际大型矿业企业建立成套设备、技术总承包服务合作,牢牢占据国内外高端用户、优质大客户资源。
“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由生产型企业到研发型企业的战略转型。这种设计、加工、生产制造、工程总承包的综合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中信重工总经理任沁新表示,从卖产品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信重工的复兴之路正是创新驱动战略最好的诠释,也是河南众多企业中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电力在能源工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电网作为电力输送和消纳的载体,是能源供应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是包括河南许继集团在内的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直到2000年,生产超高压控制保护成套设备、换流阀、环流变压器、直流穿墙套管的技术中国还没掌握。
2004年开始,许继集团先后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换流阀设备、直流场设备以及特高压交流系统控制保护、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在输变电技术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多个“世界第一”的产品,并拥有10多件发明专利和2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由技术落后到“世界引领”的跨越,。
“许继集团以攻克世界级电力装备难题而闻名于世,然而单纯的技术攻关并不是我们存在的目的,应当承担电力装备业在人类发展中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许继集团李福生如是说。
如今,许继集团“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一备受社会关注并一度伴有诸多争议的输电技术终于“修成正果”。利用这项技术集成,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将建成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1.8万公里,变电容量约1.6亿千伏安,可支撑中东部地区受入电力约2亿千瓦,节约当地土地资源3400公顷,每年节约电力供应成本600亿元。
从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跨越发展到国内外行业领军者,从知识产权优势引领到形成业内行业技术优势,中原大地的传统行业正在千方百计汇聚各项知识产权要素,实现华丽转身。(李建伟)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中信”传统产业实现华丽转型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