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器”。11月21日举办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论坛上,知识产权如何为新兴产业保驾护航成为热议话题。
在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研工作中,只有发挥好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科研创新才能为经济、贸易竞争提供良好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认为,伴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来临,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产业互补性削弱、竞争性增强,后发优势和技术引进的空间正在逐渐缩小,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正因为掌握并成功运用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我国正加速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自主知识产权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是合作和谈判的筹码。现阶段,我国部分技术领域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质量更加紧迫。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策源,更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撑。但论坛中不少专家指出,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不少“漏洞”。“由于技术持有方往往是大学或者科研院所,出面谈判的往往是教授、研究员,但他们大多身在象牙塔内,缺少对于法律实践的了解,技术转移过程中关注技术本身的实施,却忽视了合同的法律属性,使得技术合同缺少严格的审核,进而引发产权纠纷。”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主任蒋海军指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知识产权权利的确定和保护。他建议,最佳的技术转移模式是“产业+资本+法律”,法律中包含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转移的目的,将技术成果更好地商业化。“还应当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更加重视长期许可权的实施,以此规避目前的很多难题,例如评估难、转化难,把科技成果真正用起来,发挥最大价值。”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安徽高价值专利现状与分析成果》。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我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八,有力支撑了我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战新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近年快速积累,截至2020年底达1.9万件,其中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拥有1.4万件。区域集中度较高,合肥拥有0.8万件,占全省42.5%。从国家九大战新产业来看,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最多。
“‘十三五’期间,我省维持10年以上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速达54.6%,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合肥和芜湖数量领先,蚌埠、淮南增长迅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专利维持年限较长。”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吴建中表示,下一步,要聚焦新业态新领域,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围绕我省五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十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析,激活高水平创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