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形成“钢牙利齿”,才能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广大消费者天天都能享受“3·15权利”。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如期而至,今年曝光的问题牵涉层面繁多,既有“瘦身”钢筋、手表维修造假、汽车质量缺陷等涉及工程质量、服务宰客、运输安全等“老”问题,也有指向滥用人脸识别、窃取个人信息、虚假线上医疗广告等新问题,依旧令人触目惊心。
央视3·15晚会已经举办多年,但依然备受社会关注,这就在于3.15晚会不仅是对这一年各消费领域侵权现象的有力揭露和总结,而且会根据各类新消费、新趋势,进行相应的观察和跟进。
比如今年央视3·15晚会所曝光的侵权陷阱案例,涵盖了线下和线上的各类问题,涉及到不少新产业、新服务、新技术。这些新生事物本身是为了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增加用户便利,但如果没有同步监管,则可能因少数人的牟利需要,变为侵犯消费者各种权益的工具。比如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近年来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央视3·15晚会之所以对此类新产业、新服务、新技术予以了特别关注,就在于其所代表的新型经济在我国发展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用户数量众多。尤其是在我国刺激消费、推动内循环体系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对其所暴露的各种问题及时纠偏,就会对消费者及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老”问题与新问题,仅靠媒体曝光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治本举措,消除此类现象的重复发生和持续蔓延,才是更为重要的。
显然,监管升级与创新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所在。针对线上各类侵权现象,我国近年来已经有不少针对性举措,针对人脸识别,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陆续出台或准备出台新规,整治违规人脸识别系统。在杭州,去年10月被提请审议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规定,物业服务人员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但从3·15晚会曝光的人脸识别案例来看,此类侵权现象不仅存在于小区物业,还包括商场等其他公共场所,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并推出涵盖各类场所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至于虚假线上医疗广告,可谓线上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就在于受暴利驱使,某些平台明知其违法却仍然放弃审核责任。就此,虽然对于线上医疗广告,可以按照《广告法》等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予以处理,但其罚款上限相对有限。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按照其营业额比例征收“惩罚性罚款”,如此一来将大大提升其违法成本。
除此之外,如何更有效地监控线上医疗广告等信息,有关部门可采取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网上医疗广告信息大数据监控平台,从而实时追溯各平台虚假医疗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予以惩戒。
通过运用创新技术、借鉴各类先进经验,推动针对各类侵权陷阱的监管升级与创新,从而让法律形成“钢牙利齿”,才能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广大消费者天天都能享受“3·15权利”。正观特约评论员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