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市场监管总局发通知后,各地陆续展开打击冒牌医院专项整治行动。但记者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假“协和”被摘牌后,不少医院仍在打擦边球,比如更名为某某“谐和医院”继续经营。
谁都知道,北京协和医院是块“金字招牌”,而树大招风,全国傍“协和”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不计其数。有的自称“协和医院某某分院”“属于协和医疗集团”;有的盗用协和医院的医师工作照片,给自己“贴金”。而从协和到同仁,从湘雅到华西,知名医院几乎都遭遇了“冒名”困扰。巨大的数量和难辨的“仿真”,迷惑了许多病急乱投医的患者。而这些李鬼医院不仅“谋财”,还可能“害命”,这些年发生过不少带血的医疗悲剧。
乱象频仍,当用重典。针对李鬼医院鱼目混珠,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健委等多次清理打击,并对医疗机构名称管理进行规范。一方面瞄准“存量”,对已登记注册的包含“协和”等名号的医疗机构,如无投资关系或相关授权,须立刻“改名”。另一方面剑指“增量”,要求无授权的一律不得登记。大力清理之下,不少李鬼医院陆续更名,但“谐和”之类玩同音梗的山寨方式又冒了出来,实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据报道,有的“协和医院”注册资本仅3万元,专业设备一概没有,但通过编造疾病、术中加价、诱导医疗等获益不菲。这也意味着,在打擦边球傍名牌有巨大利益的情况下,规范名称管理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加大执法力度,比如将三番五次玩文字游戏逃避监管的医疗机构纳入黑名单。此外,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虚假宣传行为做出了较大修订,将其内涵拓展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据此来看,李鬼医院钻空子更名“谐和”,同样涉嫌虚假宣传,监管部门不妨逮到一起、痛罚一起,对劣迹斑斑者直接吊照处理。只有违法成本高了,板子打得痛了,李鬼才不敢蠢蠢欲动。
方便安全就医,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清理市场,不让那些赚黑心钱的人得逞,是对千千万万患者负责。而每个求医者,也应提高甄别力,看病挂号尽量去官方APP,一时搞不清的多方求证,切莫一时大意导致“千金散尽病情误”。评论员 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