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高速度及其加速度,越来越凸显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鉴于当代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进程中越来越完备的知识产权‘交通规则’,依法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既成事实。当代及今后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建设和提升,既躲不开,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因素考量和知识产权制度制衡。”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陶鑫良对记者表示。
“创新需要激励,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无、好坏、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以来,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知识产权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已跨入全球创新成就显著的国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对记者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制定出台《“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推动《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已明显提升。但我国正处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的过程中,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今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需要提升发展新思维。”陶鑫良表示。
在曹新明看来,我国新时代创新包括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引领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也是引领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第一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是由科技创新引领与主导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万里。自然而然,科技创新就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陶鑫良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并与时俱进。顺应越来越提速的科技创新及科技进步,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创新环境的金科玉律和营商环境的“交通规则”。
陶鑫良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历史节点,更要着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发展格局,继续营造与新发展格局配套的知识产权新生态。
“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全面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陶鑫良表示。
曹新明认为,历史证明,只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激发创新创造;只有借助知识产权支撑作用,才能助力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要借助知识产权制度,优化知识产权生态环境,集中一切优质资源和科研力量攻关高精尖技术,抢占未来的科技高峰,服务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对于如何全面增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陶鑫良指出,要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一一落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和打造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新发展格局和最优化的生态,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社会前进的大局。(记者 李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