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木偶戏能演得这么精彩。”11月25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非遗进校园”湘潭专场活动走进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为师生们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最先上演的是名为《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班长带着3名掉队的小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成功穿越草地,自己却在最后时刻牺牲的故事。木偶细腻传神的表演和演员的精彩配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苦和红军不畏艰难的斗志。表演结束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随后上演的《扇韵》《小和尚》和《农乐舞》三个节目均以优美灵动、精彩细腻、大气传神的表演深深折服了现场师生,部分生动接地气的表演还引发师生哈哈大笑。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木偶戏表演,感觉太震撼了!”学生刘凯表示。“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既充分领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又通过主持人的串讲,学习和领悟了如何将红军长征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湘潭生物机电学校副校长左慰说。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非遗进校园”湘潭专场活动由湘潭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广体局主办。活动从11月16日开始,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共计在湘潭中小学展演20场,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
湖南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潭这方面的资源也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湘潭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10项、市级41项、区县级55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习俗的改变,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面临失传的窘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其独特魅力,成了一种重要形式。
在全省率先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
为了让广大的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2015年,湘潭在全省率先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实现路径。随后,湘潭又出台了《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宣传、文化、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活动中,主办方一方面精心遴选学校,按照城乡、学龄和普教与职教的区分,选定24所学校为“非遗进校园”的参与学校,确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职责,另一方面精心准备作品,严把“非遗”项目的内容质量关。以易于感知、易于传承、易于代达为基本要求,围绕爱国、守信、齐家、励志等题材,按照未成年人艺术欣赏习惯,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内容改编、时长压缩、增加互动和体验等方式推陈出新。
“那边厢有一公有一婆,一公一婆是土地菩萨,莲花台上有一位千眼千手是什么菩萨……”11月16日,岳塘区湘机小学校园内欢声笑语不断,湘潭市“非遗进校园”戏曲专场正在这里开展,来自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老戏骨们”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场戏曲文化大餐。
活动中,三名身着传统戏服、扮相靓丽的女演员率先登台,她们动听的嗓音、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将《瓜子红》选段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双下山》《刘海砍樵》《花木兰》等一段段耳熟能详的花鼓戏表演唱轮番上演,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现场掌声连连。在现场教学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学习花鼓戏基本功。花鼓戏演员们耐心细致地将基本动作分解讲授,“小戏迷们”一招一式模仿,学得有模有样。
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山唢呐、石鼓油纸伞、湘潭花鼓戏等近30个“非遗”项目已经多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全市50多所学校。全市广大青少年在快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在参与中感知民族艺术的魅力,在兴趣中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非遗种子在校园落地生根
七条舞龙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两只舞狮穿梭其中,摆出各种灵动的造型。11月20日,湘潭医卫职院操场上,一支龙狮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观看。
2017年,湘潭医卫职院组建龙狮队,并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真切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学生刘子豪以前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寝室打游戏。“我以前没有什么目标,对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能拿到毕业证就行,成绩基本上是勉强及格。”参加龙狮队之后,为了练好技术,他每天6点钟起床参加早训,晚上练到九十点。“在与老师和队员的相处中,我有了明确的目标,现在在准备专升本考试。”刘子豪说,他还希望以后参加工作了,在单位成立一支龙狮队,把龙狮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现在,学校的龙狮队已经从起步时的1条龙、24人,壮大到了8条龙、200余人参与。龙狮队总教练龙婷婷说,下一步,学校将挂牌成立湘潭市龙狮运动协会、龙狮文化研究室,推广龙狮操,编写《龙狮运动》校本教材,进一步凸显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绽放光彩。
近年来,随着“非遗进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在湘潭市大中小学落地生根。
早在2011年下半年,湘潭县歇马中学就开设了唢呐班,让唢呐文化得以薪火相传;湘潭县云龙小学作为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一直将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办学特色,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很好地学习京剧、花鼓戏、黄梅戏,创作京剧脸谱以及学习剪纸、扎染、国画等民间艺术;湘潭市益智中学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开设了皮影、京剧、书法等10多门相关课程,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素质;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去年挂牌成立湘潭市首个“湘潭火龙舞传习基地”,湘潭火龙舞第七代传承人尹国军为学校提供了全套设备,并给予技术指导,让火龙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活了起来。
目前,湘潭皮影戏、巫家拳等非遗项目都吸收了一批学生为徒,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人在。(记者胡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