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市场监管局检出镉超标洋葱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举办企业知识产权金融培训活动 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锡林郭勒苏尼特右旗工作站正式成立 从“土豆之道”看商标之道 肯尼亚版权委员会取消音乐版权协会的版税征集许可 全国人大代表才华建议: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严打专利侵权,不妨引入惩罚性赔偿 自制火爆全网的“冰墩墩”是否侵犯著作权? 山东青岛“即墨黄酒”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山东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浙江省湖州启动“商标强市”三年行动 浙江余姚抽检:甘源幼滑花生酱等3批次调味品不合格 网站与受托制作人著作权侵权责任界定 中盐总公司2012年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创新高 海底捞价格不折服务打折:说好的修甲服务呢? 药监局关于53批次化妆品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123号) 打击“双十一”直播带货售假需多管齐下 黑龙江:5批次食品不合格 河南九州通医药公司:销售劣药假药遭多次查处 全国人大代表李丰:进一步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保护激励创新发展 江苏12批次食品不合格 包括葡萄酒海鲜和蔬菜 菲律宾知识产权局大力支持环保产品 微软与联想达成智能手机专利许可 消费者乐开花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6批次餐饮食品(含餐饮具)抽检不合格 别拿“地理标识商标”收保护费 舆论呼吁“3.15”效应常态化纵深化 陕西省食药监局:25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 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低压铸造数字化车间落户山东烟台市开发区 山东口岸今年截获不合格食品化妆品208批 反盗版联盟呼吁欧盟将“永久下线”措施纳入《数字服务法案》 上海举办“销售真牌真品,保护知识产权”承诺活动工作交流会 部分中药饮片存在染色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严厉查处 天津出台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推动工作方案 上半年皖企商标月均申请量逾万件 广东省佛山市食药监局抽检:2批次食用农产品内在质量不合格 侵权纠纷增加 轻纺城市场稳举花样版权保护“盾牌” 陕西省2019年第二季度食品监督抽检 总体合格率为97.44% 黑龙江省哈尔滨今年首笔商标权质押贷款发放 一纸商标贷来3300万 欧盟修订版权法促进科研成果的扩散与利用 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便利化服务 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 江苏省工商局抽检102批次玩具类商品不合格24批次 天美时在印度推出一款验证手表真伪的应用程序 湖北省工商局公布100个批次抽检不合格女性用品名单 数家非政府组织反对欧盟建立知识产权观察名单 “八桂讲坛”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走进广西图书馆 河北临西乱弹:随运河而生的非遗 对伪劣残次品零容忍 网易严选双十一坚持最高品质 质检总局抽查:电子商务移动式插座产品31%不合格 中国商标数据库免费开放:可下载3500万件商标信息 9批次不合格食品被公布 其中两批次矿泉水含致癌物

新华网评:对假冒伪劣之“毒”必须严防严打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因为疫情,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延期播出,但对假冒伪劣行径的打击绝不会因此而延缓。

从假烟、假酒、假食品、假药品到假农药、假种子、假配件、假建材……假冒伪劣产品令广大消费者深恶痛绝。即使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依然有一些不法分子炮制各种消费陷阱,制假贩假售假,借“疫”谋财,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特别是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健康安全,影响战“疫”大局。从这点来看,假冒伪劣产品也是一种“毒性”甚大、必须严防严控严厉打击的“病毒”。

打击假冒伪劣之“毒”绝不能手软。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和制假贩假售假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绝不姑息。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本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甘肃省兰州市一商家销售“三无”口罩,被拟处罚款25万元;湖北省孝感市一公司销售假冒伪劣84消毒液被拟罚没29.4万元,上游供货商被批捕;北京警方在1个多月时间里,破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防治防护产品物资相关案件19起,查扣假冒伪劣口罩、护目镜等45万余个(件)……这些从快从严查办和处置的典型案例,强化了震慑效应,维护了防疫物资用品市场的稳定有序。

打击假冒伪劣之“毒”须标本兼治,既惩治于已然,又防患于未然。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从源头入手,及时查处各种制假造假“黑窝点”,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惩治力度,并且善于以案说法、释法、析法,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意义,持续向社会释放依法严惩制假贩假售假犯罪行为的强烈信号。另一方面,要严格实施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严防死守,同时畅通线索举报渠道,调动和引导社会公众加强对不法企业和商家的监督,让制假贩假售假行为无处遁形。此外,要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宣传和普及消费维权、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知识,引导人们提升消费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不断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产品质量关乎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在平时,还是疫情防控期,假冒伪劣产品都是一种损害正常市场秩序、社会秩序,侵害市场经济健康肌体,危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病毒”,必须早防控、严整治,有效阻断其传播、扩散和蔓延。宋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