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加强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对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绵阳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版权工作也取得长足进展。2017年,绵阳成为经国家版权局批复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资格城市后,全市作品登记数量快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作品数量由3063件增长至9300余件,年均增长超过48%。在全省市州排名中,我市也由2016年的第4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2名。
1、加大政策扶持改善版权服务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在涪水之滨设置“涪县”,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从时光中一路走来的绵阳,得天独厚,拥有许多文化“名片”。为了对这些“名片”进行版权保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版权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通过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绵阳进一步完善了版权保护体系,打造了产业发展品牌,推动了自主创新,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和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
立足市情,绵阳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列入近年来的重点目标任务,相继出台《绵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绵阳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绵阳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绵阳市文化领军人才资助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投入相关扶持资金达2200余万元。
2、加大监管力度打造优质版权环境
今年4月23日,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在涪城区铁牛广场组织开展了以“严格版权保护,推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现场集中销毁了侵权盗版等光盘6312张、出版物3200余册、半成品10000余页。
绵阳市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为重点,实施严格的版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突出网络领域版权监管。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加大对重点影视、出版物等作品的版权保护力度。2017年以来,全市收缴侵权盗版物2140件,查处侵权盗版行政案件21件。
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盗版侵权,以创新的方式着力打造我市优质的版权生态环境。
经过近2年的探索和研发,2017年7月20日,绵阳市信息网络扫黄打非暨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开始试运行。平台主要对绵阳辖区内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络视听节目平台的视听节目进行监测,并同时可以监看图片和文字,及时发现网上传播的色情低俗、暴恐、赌博、谣言、敏感等有害和违规的视听节目,可以对监测到的有害网络信息进行定位、下载和取证,全面、完整、翔实地为监测部门提供日常监测数据和信息。
截至2019年5月,该平台对绵阳辖区内的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自动扫描,共发现约上千个网站涉嫌发布非法信息共计约有50万条,向市局提供要情通报20余份。
3、推动成果应用打造一流服务平台
为聚合优质科技服务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科技服务平台,服务企业,2014年,在市委宣传部与市经信局指导下,绵阳科技城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科瑞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登记与评测服务中心。该中心搭建版权登记、维权、授权、宣传推广、研究咨询、软件测评六大功能服务平台,为软件著作权人及相关企业提供软件著作权登记、版权贸易、法律服务、版权宣传、培训、其他版权服务;登记测试、确认测试、鉴定测试、验收测试、质量改进测试(集成和系统测试)、单元测试等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该中心的成立运行,将进一步带动和提升绵阳及周边地区的版权创造、保护、运用能力,为绵阳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有“动作”就要有成果。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将加快软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提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软件产业同样实现快速赶超发展。2018年,全市软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2.6亿元,同比增长13%;软件业务收入实现119.4亿元,同比增长17%。2019年1至6月,全市软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4亿元,同比增长23.4%;软件业务收入实现68.3亿元,同比增长12.8%。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19年中国软件企业百强中排名第48位,比2018年提升了28位。
4、大胆尝试创新推动版权成果转化
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当天,以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旨的绵阳原创话剧《国魂》在中央党校精彩上演。这是绵阳原创作品第一次在中央党校上演,但各类版权登记作品在全国、全省舞台已不鲜见,并屡创佳绩。四川汇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根据羌族释比、羌红、沙朗、咂酒等非遗文化元素,设计研发《神林柱》《最·羌红》《西羌画韵》等10大系、29类,300余种文创产品,公司现年产值已突破3000余万元,成为版权保护和成果转化做得最好的本地文创企业。
绵阳在版权作品成果转化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绵阳文昌祖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另辟蹊径,与四川天府银行联名推出了“熊猫文旅信用卡”。这是该公司继独家版权创意作品“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昌年画”、“favorite·福牌”红酒、诗礼传家-精铜云纹书签系列文创产品后的又一跨界之作,在推动文化传承的同时,与金融相结合,是致力打造非遗大IP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此次成功创新融合让版权证书变成可无限开发的资产宝库,为版权产品成果转化做出了新的尝试,也为绵阳本土文创企业与其他各领域的合作共赢增强了信心。”市版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和汇德轩、文昌年画一样异军突起的绵阳文创企业还有很多,虽然它们都各具特色,发展的道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原创和版权保护。企业尝到了版权保护的甜头,更加重视作品的原创性,两者相辅相成,促使绵阳版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绵阳市积极组织创新主体,参加版交会、版博会、文博会、文化旅游节,连续七届为中国科技博览会的展会作版权服务工作,以举办各类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成果展为载体,激发企业版权创造热情,推动版权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