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合格 1-9月全国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112700件 如何去掉“维权消极”的标签 广西崇左市市场监管局抽检:5批次调制鲜湿米粉不合格 广东广州多项知识产权举措“暖企” 虚拟角色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途径探析 宁夏创新枸杞亮相申城“打假”成当地企业重要工作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50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 不合格5批次 陕西省食药监局抽验685批次药品20批次不合格 “老干妈”被侵权了?! 义乌海关查获多起涉民生类侵权案件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饮料抽检不合格 山东济宁市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融资创历史新 中国(陕西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拓宽专利快速保护通道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食品安全抽检2批次样品不合格 发改委推动“双11”电商促销活动信用建设 坦桑尼亚政府借助纳税印章来辨别假冒制品 陕西府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6组成品油质量抽检不合格 黑龙江抽检:1批次油条检出铝的残留量超标 市场监管总局:1批次水产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 浙江省食药监局抽检3类化妆品115批次样品不合格4批次 发布“六大追杀手段”阿里打假再升级 APP金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获得国家级媒体肯定 共享充电宝行业专利硝烟再起 北大法学院校友会知识产权分会第二期知识产权沙龙成功举行 苹果获得纸质购物袋设计专利 兼顾环保和用户体验 山西省质监局: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184批次 不合格样品5批次 美国大白兔冰淇淋是老字号被盗版?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的构成要件分析 “祁红”到底归谁?池州黄山争议了14年,终于有结果了 开优米儿童用品一款儿童推车抽检不合格 河北省衡水市抽检9大类食品 8批次样品不合格 安徽马鞍山:为创新驱动植入“知识产权之芯” 2025年基本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77批次潜水泵产品不合格4批次 2018年安徽合肥市流通领域随机抽检2272组商品 样品合格率为89.5%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支行开展识假反假培训 天津市静海区打击侵权和制假售假成效显著 侵权赔偿节节高知识产权金矿待掘 广西贵港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执法检查活动 我国磁共振专利实力逐步提升 安徽省合肥市工商局:1批次消防水带内径尺寸不合格 质检总局:中欧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在黄山举行 “阿里打假第一案”的标本意义 EBAY在土耳其成为著名商标 英国电信公司申请区块链安全系统专利价值区块链 广东高院:加快推进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抽检430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10批次 如何阻止“假药广告艺术家”的粉墨登台 江苏省淮安市工商局举办商标品牌战略培训班

夺回商标还需擦亮品牌(品牌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饮料工业的发展轨迹是一个明显的“U”字型。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老百姓,还没有多少“享受型消费”可供选择,好喝、“刺激”、性价比高的汽水,很快俘获了他们的心。全国各地的汽水厂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最终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盛极一时的中国汽水“八大厂”:天津山海关、上海正广和、沈阳八王寺、北京北冰洋、青岛崂山、武汉大桥、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

对于这些名字,今天的年轻人或许知之甚少,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记忆犹新。只不过,当他们动情地讲完自己与这些本土汽水的青春记忆之后,往往会怅然若失地加一句:其实挺好喝的,怎么后来就没了呢?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本土饮料品牌的“大低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合资浪潮。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知名饮料厂家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尤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乐”风头最盛。这些洋品牌的营销模式、管理理念、品牌形象等都让当时的中国饮料工业耳目一新。1994年,招商引资大潮涌起,在有关部门的撮合下,本着虚心学习的目的,中国汽水品牌开始与外商合资。本土汽水“八大厂”中,除了上海正广和,其余7家都分别与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联姻,成立了合资公司。

然而,本想学习先进经验的本土饮料品牌,非但没能借助外资扩大经营,反而被迅速边缘化直至停产。及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与外商合资的七大本土汽水品牌先后在市场上消失,倒是“两乐”借助国内企业的销售渠道,迅速占领了中国饮料市场。业界后来痛心疾首地称之为“水淹七军”。

遭到“雪藏”的本土汽水品牌,再次“重出江湖”已是10年之后。2003年,沈阳市政府与中方企业家团队计划收复“八王寺”商标。据当事人回忆,此役打得非常艰难。中方在美国组织律师团队,与可口可乐公司打了3年的国际官司,才从美国人手中重新收回了八王寺这个品牌。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北冰洋身上。2007年,与百事可乐几番谈判后,中方与百事达成协议,北冰洋品牌交由中方经营,条件是4年之内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而当时北冰洋的状况是,生产线停产数年,原有团队已被整合进百事可乐自己的产品线内,原有的产品研发人员大多已经退休或离职。

经历过低谷的中国饮料工业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合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可以,但话语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品牌、市场一旦失去,再想要回来,付出的不仅是高昂的学费,还有几代人的心血和时间。

夺回商标并不意味着夺回市场,夺回品牌关键是能再造名牌。在饮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打造国内外知名饮料品牌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饮料企业要着力研发降低营养损失、有益膳食平衡的饮料加工新技术;研发新检测技术,切实保证食品安全;加大科技投入,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上下功夫;勇于开拓市场,建立新营销模式。一句话:把握时代脉搏,永葆创新底色。

如今,经过艰苦的再创业,历经坎坷的国产饮料已重回人们视线,一批年轻的有志者也投入到国产饮料产品研发、配方改进中,共同助力本土饮料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收复失地”。时移世易,在今天的条件下,这项工作注定十分艰难。但就像那句经典的港片台词说的: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韩维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