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市场监管局抽检181批次食品 2批次不合格 山东省平原县市场监管局抽检:5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甘肃庆阳多措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累计申请专利8378件 中美专利对比:2015年中国上升 美国首降 山西省全力清剿二十五味马宝丸等26种假药 苹果又被起诉 这次是因为Animoji侵犯注册商标权 奥克斯空调已多次专利侵权,之前格力美的都告赢过 浙江省湖州市抽检24类食品159批次样品 不合格7批次 山西省食药监局:2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以氢的形式储存可再生能源 水电解制氢技术专利申请增长31% 华为Mate 10颠峰之作将登场 专利大战奏捷 职业打假人的“AB面”有的初心未改有的步入歧途 “减肥咖啡”减掉的是你的健康 江苏常州市钟楼区市场监管局:1批次批次韭菜样品检出不合格 国资委:国电研究院科研成果通过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 湖南湘西凤凰县点“知”成“金” 实现知识产权融资“零的突破” 重庆市食药监局抽检1046批次食品46批次不合格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在42个地方规范了奥林匹克标志的使用 浙江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阿里巴巴海外专利增长成全球“黑马” 同煤集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关于知识产权,你不得不知的一些法律常识 东北大学图书馆获批“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 贵州贵阳:推进知识产权纠纷 多元化解工作 非洲卫生部长通过药品获取蓝图 广西全力做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知识产权打假工作 食品安全抽检: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均中枪 商标拉锯战:合规"李鬼"无印良品让MUJI电商C位不保?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1192批次 28批次不合格 霍金为自己的名字申请商标以防滥用 强化网络思维 完善网络治理 传承非遗文化 福建厦门“闽南文化走透透暑期夏令营”启动 江苏省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抽查电动自行车50批次 不合格发现率12% 重拳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冬奥会吉祥物行为 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IPTV版权保护及发展建议 农业农村部通报2020年上半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情况 全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芬兰研发鼻喷式新冠药剂获专利 山西新绛查处5起涉嫌侵权假冒案件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抽检9类食品229批次样品 不合格15批次 打击出版物盗版要出组合拳 最新不合格进口食品名单出炉 网红食品上黑榜 宁夏食药监局:1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 “苏泊尔”在北京起诉30余商户 从高通的专利授权看创新与知识产权重要性 上海质监局联动抽查 优衣库和H&M同上质量黑榜 广东省食药监局抽检:3批次化妆品非法添加禁用物质 过半进口儿童汽车座椅不合格 报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著作权案件判赔额明显提升 APP金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获得国家级媒体肯定 人民日报:消费升级 别忽视农村市场的“跳板”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进一步提高

走过紧张忙碌的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的成绩可圈可点:审查质量稳中有升,审查周期持续低位运行,初步构建了优先/特快审查、远程审理、联合审理、当庭宣布审查结论等7种审查模式,上线复审无效立案及流程管理系统,发布《以案说法——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指引》新书……复审、无效审查工作多点开花,广结硕果,为我国专利制度的有效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8年,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工作稳中求进,着力提高审查的权威性、队伍的稳定性和纪律的严肃性,围绕专利审查中心工作,特别是在提升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建设。”专利复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葛树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在提升审查质量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一方面构建典型案例指导机制,发布《以案说法》一书,另一方面通过梳理分析诉讼案件、信访案件,发现专利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审查业务能力提升。在提高审查效率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开展了短周期案件管理工作,并尝试创新了多种审查模式,初步构建起包括优先/特快审查、关联案件集中审理、巡回审理、远程审理、侵权确权案件联合审理、当庭宣布审查结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复审案件主审负责制等7种模式,各种审查模式适应不同案件情况,既提高效率,又服务当事人,为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撑。此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积极适应专利保护的需要,促进专利确权、专利维权程序紧密衔接,加强两个程序标准的一致性。

随着专利价值被日益重视,创新主体运用专利的水平不断提高,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及无效宣告审查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挑战。数据显示,2018年,专利复审案件立案量约为3.78万件,较2017年增长了11%;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立案量约为5235件,较2017年增长15%,连续10年保持增长态势;专利复审、无效诉讼案件立案量约为2149件,较2017年增长21.4%。

面对压力和挑战,专利复审委员会通过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审查制度,创新审查业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审查质量和效率。2018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圆满完成审查任务,复审案件结案量为2.84万件,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结案量为4217件,诉讼案件结案量为1548件,败诉率为11.7%,稳中有降。

不仅如此,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周期和质量控制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一年的努力,复审、无效宣告案件结案周期得到进一步优化,审查周期持续低位运行。2018年,复审案件结案周期平均为11.1个月,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审查全面落实短周期管理办法,结案周期平均为5.1个月。以优先审查程序结案的复审案件57件,平均周期为6.7个月,无效宣告请求案件88件,平均周期为4.4个月。

审查质量稳中有升,审查周期持续低位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专利复审委员会在整套业务管理体系上的科学谋划以及全体审查员的共同努力。“2018年年初,专利复审委员会制定了部门专项工作计划,涵盖人才队伍建设、审查业务运行、审查质量提升、业务运行保障、全面从严治党5个方面,包括22项工作。在全年的工作中,专利复审委员会聚焦主业,稳中求进,抓好审查工作运行管理。”葛树表示,“稳”是专利审查中心工作平稳运行,以上审查数据也能有所体现;“进”是复审无效审查工作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确保复审无效工作提质增效。

提高审查效率

提高审查效率,缩短审查周期,是专利复审委员会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专利复审委员会仍能保持审查周期低位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提高审查效率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多措并举,积极创新审查模式,上线智能系统,大力推广电子请求,保障了审查周期低位运行。”葛树表示。

目前,专利复审委员会已初步构建起包括优先/特快审查、关联案件集中审理、巡回审理、远程审理、侵权确权案件联合审理、当庭宣布审查结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复审案件主审负责制等7种审查模式,已有138件无效案件当庭宣布结论。这些审查模式的创新与尝试,为当事人切实提供了便利,收到了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的一致好评。

为了有效解决京外当事人和代理人于所在地和北京之间频繁往返奔波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审查效率,专利复审委员会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创了远程审理模式,搭建起连接北京与地方审理庭之间的案件审理新通道。参加过远程审理的当事人纷纷表示,相比去北京进行口审,远程审理为他们节省了至少3天的时间和差旅成本,可谓省时省力。

对于事实清楚、结论明确的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专利复审委员会合议组采用当庭宣布审查结论的方式,为当事人第一时间获知结论、尽快启动后续程序提供了便利。专利复审委员会鼓励合议组当庭宣布审查决定结论。合议组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于适合当庭宣布结论的案件,原则上应该当庭宣布。很多专利无效案件背后直接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当庭宣布审查决定的结论,相当于给当事人吃下一颗定心丸,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审查周期,也有利于关联侵权诉讼程序的及时处理。

2018年,专利复审委员会还上线了复审无效立案及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复审案件的自动立案,无效案件和中间文件的自动预审。系统上线运行后,用户可以通过离线、在线两种电子方式提交复审、无效宣告请求,并全面实现了通知书电子发文。该系统对内可进一步优化专利审查流程,对外可提高复审、无效宣告请求质量,是专利复审委员会在积极探索专利审查模式、提高审查服务社会能力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专利复审委员会一直在探索服务创新的新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服务。这些审查模式的创新,是专利复审委员会适应‘互联网+’新形式,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为创新创业营造便利的知识产权环境所做的努力。”葛树表示。

提升审查质量

推进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审查质量,是专利复审委员会的重点工作。“质量保障最主要的要靠合议机制。专利复审委员会不断完善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审查业务指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典型案例指导机制,积极开展对外审查标准宣讲交流,促进专利质量提升。”葛树表示。

在完善审查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合议组责任担当,发挥合议组每个成员在审查中的作用,保障每个案件做到公正、准确。此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注重“以外促内”,提高质量,全年对涉及败诉和信访投诉的230余件案件进行核查,建立诉讼案件分析和交流机制。在健全审查业务指导体系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委内疑难案件和特殊案件的业务指导,重点保障质量,并对京外审协中心及相关审查部门开展业务指导,涉及案件450件,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

构建典型案例指导机制,以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的遴选、编撰和发布为抓手,引导高质量审查,是专利复审委员会在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中采取的重要举措。“通过案例推荐、案例诠释和案例指导的过程,可以给后续专利复审、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的审查提供相应参考,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为前审及社会公众提供重要参考。”葛树介绍,2018年,专利复审委员会以优秀决定推荐(100件)、典型案件评选(40件)、重大案件发布(10件)为抓手,引导高质量审查,并编撰出版了《以案说法——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指引》一书,提高案例指导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这本书通过梳理优秀审查决定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观点,以案例重述的方式阐明审查规则,全书600余件案例、46万余字中凝结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思路和审查理念,是审查员立足专利审查和提升法律素养的阶梯,对加强专利复审委员会业务能力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开展对外审查标准宣讲交流,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先后举办专利复审委员会创新主体大会、十大案件宣讲会、“银谷讲坛”系列专题讲座、外观设计实务专题研修班等活动,鼓励审查员撰写发表学术文章,向期刊杂志投稿百余篇,编撰出版了《化学领域专利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及《知识产权经典译丛》。

展望2019

随着复审和无效案件立案量的逐年增长,审查能力不足和案源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审查质量和效率,专利复审委员会将在2019年的工作中多措并举,提升全流程服务水平。

2019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将紧紧围绕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率这一中心,同时强化两个服务。“一个是通过专利确权和维权程序衔接,注重审查与保护工作联动,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对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提供支撑;另一个是积极发挥专利复审委员会作为行政审级的作用,服务于审查标准建设,促进专利审查标准执行一致。”葛树表示。

在提升审查质量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将继续引导审查员关注发明创造的价值,做到优质精审、低质严审,保障专利审查的公正和准确。在提升审查效率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将继续做好“两个优化”:一是优化管理模式,通过模式的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审查效率,提高当庭宣布审查结论和远程审理的数量;二是优化审理程序,通过程序的优化来提高效率,积极参与并配合推进新一代审查系统建设工作。以建设新系统为契机,理顺和优化审查流程,提高审查业务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审查质量,使审查效率再上新台阶。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职责没有变,复审人将继续秉持履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继续坚持优良传统和文化传承,重整行装再出发。”葛树表示。(记者陈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