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金庸逝世,很多人涌向了书店,去购买全套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当然,也有另一群人打开了APP,他们选择了“听”。其实“听书”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名字——有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围绕着这一新生市场,业内已经在考虑发展遇到的阻碍问题了。
繁荣企业争相向“耳朵”发力
每天晚上,王女士都会在给孩子洗澡时打开手机软件让她听童话,而她的朋友李小姐已经听过了十几部小说了。她们做的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有声阅读,听书软件只能是有声阅读行业的一大部分。所谓有声阅读,是指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阅读载体,提供有声读物的录制、收听等阅读服务。有声阅读内容涵盖小说、电台广播、相声评书、影视原音、广播剧、百科知识、教育培训、新闻资讯等。
因为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解放被过度消费的眼睛,在知识焦虑普遍存在的大城市,有声阅读很容易成为人们工作之余充电或休闲的手段,因此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文在线等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内容生产商已经早早布局了自己的有声内容。传统出版界也渐渐“坐不住”了。
北京悦库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提到,3年前谈合作时,出版社还会担忧,音频产品会不会给纸书销售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今,出版社纷纷设立有声事业部开拓听书市场。前不久畅销科幻小说《AI迷航》实现了纸、电、声三者同步出版,被誉为国内首部立体出版的图书。
现在连科技领域也要搭上有声阅读的便车。
国庆前夕,科大讯飞最新声音复刻黑科技登陆讯飞阅读,号称能够“打造出媲美真人的智能主播”。只需通过简单的语音录入样本,即可获得个人或者亲友完整的声音库,从而能将书城内任意文字转化为定制的声音,且做到音色高保真还原,朗读的语气、语调、情感也堪比真人。
全球都在“享受”有声阅读
近年来有声阅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今年6月,美国有声书出版商协会发布统计数据,2017年美国有声书出版品种比2016年增加了7.3%,销售额同比增长22.7%,达到25亿美元,销售两位数的增长已经持续了6年。英国出版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英国的有声书下载增长22%,达3100万英镑。与2013年相比,出版商的有声书收入增长了148%。
今年4月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7%。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连续六年保持在30%以上。
不过,以数字阅读152亿的市场规模而言,国内有声阅读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待释放。与已经进入反垄断阶段的国外相比,国内有声阅读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从事有声阅读行业的团队和个人虽然不在少数,却都规模有限,总体而言整个行业依然是一片“蓝海”。整个行业用户活跃度低,用户使用听书工具较分散,盗版严重,在产品和用户听书习惯方面都需逐步培养。
行业平台与垂直业务完成细分
有声阅读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分化已经发生。行业参与者表现出平台化运营和垂直市场精耕细作两种不同的倾向。覆盖有声小说、明星主播、广播电台等有声内容的综合性有声阅读平台,能够以多样的品类提升内容性价比,更好地聚合用户。
而专注垂直领域的有声读物提供者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视。二者孰优孰劣难以一概论之。据喜马拉雅FM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1月,平台激活用户量达到4.5亿,主播总量超500万,日均收听时长达128分钟。虽然喜马拉雅FM没有披露过财务数据,但官方曾公布2017年以来其付费用户的月均AR-PU值(企业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已超过90元。
相对于平台,在垂直市场发展的企业要更多。比如,懒人听书专注于网络文学作品;酷听听书侧重车载市场和早教机终端市场,以早教内容为特色;鸿达以太侧重评书机市场和车载市场,以评书等艺术内容闻名。不同的内容背后是年龄、文学素养、阅读习惯等完全不同的受众群体。
近两年火起来的知识付费,也多选择在某个垂直领域精耕细作。比如,得到APP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财经、科技等领域。2017年2月得到APP首次向外界公布运营数据,称其总用户为529万,日活42万,订阅总数130万,总人数超过79万。有媒体根据此数据统计其营收总额达到1.4亿元。其时,得到APP上线刚刚一年零三个月。
瓶颈版权费高盗版制约优质内容
阻碍国内有声阅读爆发的因素很多。汉字是象形文字,较之英语等拼音文字,单靠听觉更容易产生歧义。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一些待行业进一步发展来解决的问题。
优质有声阅读内容的制作需要专业的播音水平和精细化的策划编辑。目前市场上有声阅读内容制作未形成全行业的通用的制作流程,处于内容生产核心环节的专业播音者有较大市场缺口,导致内容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优质内容资源的缺乏成为有声阅读业务发展的瓶颈。
有声阅读内容制作者和渠道商的内容资源高度依赖于上游图书出版机构或者网络文学内容提供商。过高的版权成本和盗版问题是行业发展最大的制约之一。
“东方视角从2012年开始做广播剧培养用户付费的习惯,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很不幸,2013年公司就停止了这块付费业务,因为众多的盗版平台打败了我们。”北京东方视角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事业部总经理于琦在采访中说的这些话正是有声阅读行业的现状。
知识付费降温破局还需时日
近两年有声阅读的增长有赖于知识付费的风口。其中2017年40.6亿的有声阅读“蛋糕”中10亿来自知识付费。随着知识付费热度回落,有声阅读市场能否保持现在的发展态势是个未知数。
知识付费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小众路线,不接地气就意味着其规模的继续扩张会很困难。
同时,跟所有“网红”一样都需要面对“过气”问题。去年红遍全网的知识付费,今年热度已经落下去。风口过后,行业如何破局,目前还尚未有答案。
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只有两个:付费和版权。懒人听书背靠阅文集团解决了版权问题,在付费问题上就苦无良策了。得到APP靠专栏作者原创的方式解决版权问题,靠定位高端小众解决付费问题,却从一开始就牺牲了规模。喜马拉雅FM靠平台化解决版权问题,靠精品策划解决付费问题,终究无法兼顾广度与深度。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