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你以为“协和医院”指的就是北京协和医院?记者通过第三方软件检索发现,全国竟有1700多家“协和医院”。“同济”“华山”等知名医院,同样长期遭遇“傍名牌”困扰:正牌就几家,但全国不认识的“亲戚”却有成百上千。(10月18日新华社)
在医院的名与实方面,一直存在一种反差较大的现象。一方面,真正有实力的医院,是日积月累,不断提升实力,以此打造品牌和树立声望。不仅如此,由于患者集中到大医院看病现象十分普遍,有名望的医院反倒不希望通过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来吸引普通患者,而是希望将一部分本属于基层诊疗范围的患者分流出去。另一方面,实力不足的医院,假如缺乏好的品牌和形象,就不知靠什么来吸引患者了,这些不想在提升诊疗实力方面下苦功的医院,往往没有打造自身品牌的耐心,只希望通过“傍名牌”等方式,借别人光鲜的外表,临时掩盖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
其实,“傍名牌”不过是实力遮羞布当中的一块而已,除此之外,类似医院还有其它不少粉饰自己的办法。比如上个月,媒体曝光北京一家民营医院打着“爱心基金”的旗号,将脑瘫患儿忽悠到北京实施欺诈,是想通过“爱心基金”这个慈善幌子来提升吸引力。有些医院下乡搞免费体检,然后发放补助吸引患者住院,从而套取医保基金,是想以“免费”、“福利”等来掩盖欺诈行为。独创一种未经证实的所谓新疗法,是在假借“新疗法”来掩饰牟利动机。
这些遮羞布虽然好看,但在其掩盖之下,往往存在一些拿不上台面的东西。名称上“傍名牌”,是线下混淆视听的一种做法,线上的山寨医院混淆视听,则是将网站做得与大医院十分相似,或者通过竞价方式在搜索引擎上抢占靠前的排位。有虚名而无实力,还会通过雇请“医托”等方式来争抢患者,又因这种做法难以持续,所以通常有患者一旦上当就被狠宰一次,上演术中加价等把戏。既然选择了用虚名来弥补实力上的不足,就会在诊疗过程当中体现出名不符实,将虚名兑现成利益。
在名称上大做文章,也许是一系列欺诈行为的开始,实至名归是规范医疗行为的第一步,打击医疗欺诈,应从正名开始。要看到,各地之所以能够注册和使用“协和”等字样作为医疗机构名称,是因为根据工商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北京协和医院不能独享“协和”二字,只能以“北京协和医院”六个字为注册商标,但这样规定是否符合商标法,这方面值得探讨。
与工商管理条例相比,《商标法》属于上位法,而《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明确,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在其它商标名称相似都得加以追究的背景下,“协和”、“同济”等同名品牌谁都可以使用,换个地名即可,这显然不太合适。更何况医疗行为关系到健康和生命,医疗相关商标的管理,理应更为严格和谨慎才对。“协和”等名称被滥用所导致的乱象,有必要在法律方面加以反思。
此外,在名称上喜欢玩花招的医院,很可能在其它方面也喜欢玩花招,对“傍名牌”的医院实施更加严密的监管,是符合实情的务实之举。要想让医院名称的金玉不掩败絮,就得及时掀开这块遮羞布,看看虚名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