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防暑降温开始成为生活的主基调,风扇成为居家必备的降温消暑“利器”。然而在享受风扇带来的凉意与舒爽的同时,高速旋转的扇叶带来了安全隐患,嗡嗡作响的噪音降低了使用体验,风扇的彻底清洁也让人头疼。可以说,传统风扇,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针对这些使用痛点,一种安全、舒适、方便清洗的无叶风扇进入市场,完美解决了传统风扇的上述问题,并且外观新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风扇的认识。然而,没有扇叶的风扇如何“空穴来风”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专利角度一探究竟。
技术创新引爆市场
无叶风扇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空穴来风”,其工作原理是空气被微型电机吸入增压后从一个环形中空的管子上开的一条缝儿里吹出来,从而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快速向前运动,最终达到了吹风的效果。无叶风扇最早由英国人戴森(Dyson)发明,其于2007年9月4日在英国提交了专利申请,并于2008年9月4日分别在中国、德国、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专利申请。
2009年10月,戴森研发的第一代无叶风扇开始上市,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不仅被美国科技杂志授予了“2009年全球十大发明之一”的荣誉称号,更是开启了全面占据风扇市场的步伐。
在这轮风潮的带领下,众多小家电企业纷纷投身该领域,然而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只是对戴森产品的跟风和模仿。戴森在无叶风扇上市之前已经进行了全方位的专利布局,阻止了其他企业的“无证驾驶”。戴森陆续对这些涉嫌侵权的家电企业发起了专利维权行动,相关数据显示,5年之内,仅生效的民事判决多达40余件,其中大部分案件戴森维权成功。
无叶风扇市场的日趋火热加速了国内企业的创新步伐,其中,美的和格力就是该领域的代表。两家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进军国内无叶风扇市场冲击了戴森的市场垄断地位。
国内企业奋起直追
笔者经过专利检索发现,自2014年起,美的和格力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且在2016年的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相比格力,美的在无叶风扇的专利申请量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可见,虽然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起步较晚,但保持了较高的创新活力。
从专利统计分析的角度来看,目前,美的和格力的研发方向更侧重于控制和基座,其次是扇头。其中,美的在控制、基座、扇头上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分别为39%、32%和22%,格力在控制、基座和扇头上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分别为43%、31%和15%。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减少噪音、增加稳定性、操作智能化、多功能化,是美的和格力研发无叶风扇重点要达到的技术效果。从专利角度来看,实现操作智能化以及增加稳定性,是美的和格力目前研发成果更为侧重的两个方向,此外,降噪也逐渐成为美的和格力关注的研发重点。
通过专利分析,笔者发现美的和格力的研发思路相似,都是通过设置红外感应、人体识别或者不同吹风模式等不同的控制手段来实现智能化操作,以及通过对基座结构进行优化设置来提高稳定性。在多功能化操作方面,格力和美的也加强了研发,使风扇具备了净化空气、灭蚊等功能。但是,美的和格力在降噪方面的研发思路有所区别,例如,美的更多地采用优化扇头出风口、在扇头内设置导流结构或者基座中对电机进行弹性安装等手段;而格力更偏重于采用控制手段对扇头出风口处的风速进行优化。格力和美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研发思路,从达到的技术效果来看均比较有效。
加强创新寻求突围
无叶风扇无疑是一个革命性产品,对传统风扇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直接冲击。通过专利统计分析,戴森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扇头出风口优化设计、多功能化操作等方向。企业只有了解了现有技术,才能进行合理规避与二次创新。若想打破无叶风扇被垄断的现象,美的和格力还要继续开拓创新之路,依靠技术创新来夯实行业地位。
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格力和美的等国内企业还需在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方面进行持续投入。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美的和格力可以将研发重点侧重于扇头出风口、内置微型风机叶片布置以及出风控制的设计与优化等方面。此外,美的和格力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在专利布局方面,美的和格力需要更加注重对各项技术进行全面的专利保护,避免“为他人做嫁衣裳”,依靠创新来保持市场竞争中的先发优势。同时,美的和格力不仅要成为国内品牌的领先者,在拥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时,还要放眼世界,提早完成国际专利布局,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基础。(张婷牛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