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售假者疼痛 平台就该起诉卖家 甘肃省知识产权局督导检查嘉峪关市专利执法工作 FTA推动知识产权保护 中韩应联手进军全球市场 从3年到3个月:专利审查的“自贸速度” 将翻唱歌曲上传网络属于“合理使用”吗? 从版权核心到资本对接 构建动漫产业商业模式 福奈特干洗店被曝用有害玻璃净洗羽绒服 辽宁省食药监局抽检233批次食品 4批次不合格 我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可度逐步提升 山东济南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月饼样品抽检不合格 抢抓世界专利版图重构机遇 网盘服务著作权间接侵权中的“通知——删除”规则 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保护 谁来接招阿里的“打假地图”? 俄罗斯电视频道起诉美国盗版经销商 脑白金被指偷换概念撒谎17年 成分或含褪黑素 小米携高通签署3G/4G手机专利授权协议 福建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筑巢引凤 校企深度合作筑营商高地 市场监管部门加大连锁食品经营企业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在德国柏林展出 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开展保护茶叶商标专项检查 江苏省淮安市工商局举办商标品牌战略培训班 意大利新年曝食品安全问题 卫生部下令召回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肉制品(松花鸡腿)抽检不合格 安徽省即日起开展商标代理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攀钢一专利在俄罗斯获得授权 中消协发布12个平台网购商品质量测试评价报告 两成产品不合格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召开上海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座谈会 山西省太原市食药监局抽检53批次餐饮食品1批次不合格 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 不仅向侵权说不 福建厦门思明鼓浪屿开展假冒伪劣物资销毁联合行动 网络转载不能再“任性”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势在必行 美国专利商标局驳回彪马与东京奥运会有关的商标申请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合格 阿里改善平台知识产权问题 将设品牌顾问委员会 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开展商品流通领域专利行政执法检查 广东清远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批次不合格 家居建材业的假冒伪劣现象能否杜绝? 广西柳州市食药监局:6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75批次离心泵产品 不合格2批次 浙江省质监局:2批次电子台案秤不合格 湖北省荆州市食品抽检 武商超市等单位食品抽查不合格 耐克就“klaw”标志对美国篮球运动员伦纳德提起反诉 安徽抽检食用农产品154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餐饮食品抽检不合格 南方日报:法律就要坚定保护打假者 最高法:去年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增两倍多 奥迪Q3零部件拆开卖被曝可卖出两倍价格 美法院判三星赔苹果1.2亿美元 滑动解锁等侵权

如何防范3D打印著作权侵权风险?

编者按: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3D打印具有简化生产流程、节省生产原料和可个性化调整等诸多优势。正因如此,3D打印被人们寄予厚望,期望凭借它可以颠覆原有生产方式和制造格局,推动社会发展。但同时,对于3D打印便于复制及个体生产的特点,人们又担心该技术成为不法分子新的盗版工具,对现有法律制度造成冲击。本文作者对3D打印技术涉及的著作权侵权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著作权法律制度完善建议,希望能够为3D打印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一般来说,3D打印首先通过扫描或者独立设计的方式建立数据模型,再由3D打印机根据模型进行实物打印。细数起来,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著作权侵权风险。

在3D扫描建模过程中,3D扫描人使用扫描仪将信息录入电脑,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模型。鉴于3D扫描人付出的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生成的数据模型并不构成新作品,数据模型的著作权仍然应属于被扫描作品的著作权人。但是在此过程中,3D扫描人极易获取被扫描物体的内外构造、使用材质等信息,存在侵权隐患。与之相似的,社会公众在购买商品后,可以轻易地通过扫描仪获得商品的数据模型,其中不法分子甚至对数据模型进行复制、修改、出售,实施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社会公众除了自行对物品进行3D扫描外,还可以从多个3D数据模型分享网站下载数据模型。3D数据模型的著作权属于被扫描作品的著作权人,如果数据模型分享网站未尽合理的管理、删除义务,其行为可能涉嫌侵权。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数据模型分享网站众多,且网络监管难度大,容易造成盗版行为泛滥,从而伤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不管是自行扫描获得数据模型,还是通过网络下载获得数据模型,侵权人在得到数据模型后,可以很轻易地利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为实体。数据模型实际上也是一种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在此情况下,不管是自行扫描获得数据模型,还是通过网络下载获得数据模型,侵权人使用不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模型打印行为构成对作品的复制,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复制权。

那么,究竟应如何防范3D打印技术带来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加强数据模型保护

数据模型是3D打印机的指令来源,在3D打印过程中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只要数据模型具备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要求,就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现如今,对数据模型的保护可以参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七款规定的“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但是在“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的定义中毕竟没有实际涵盖数据模型,这就为数据模型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在维权过程中,著作权人不能直接引用该法条对数据模型进行保护,而只能参照此法条提出保护意见。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完善立法,将数据模型明确列入作品行列。鉴于3D打印的著作权保护需求迫在眉睫,笔者建议可以先就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进行修改,将“数据模型数字作品”纳入现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模型作品”范围内。

明确相关法律概念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复制权的规定采用了列举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对于3D打印过程中从2D的数据模型到3D的打印实体是否属于复制行为有待明确。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受本公约保护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授权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复制这些作品的权利。”该公约使用了“任何方式”“任何形式”这样的开放性措辞,实际上是对复制权的高度保护。

笔者认为,3D打印过程中,从数据模型到打印实体的转变当然属于这其中的“任何方式”“任何形式”,即属于复制行为。笔者建议,我国著作权法可以借鉴《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以开放性的规定,将3D打印过程中的转变明确纳入“复制权”中,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完善合理使用标准

合理使用制度的作用在于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的利益作为著作权的限制机制,其原则是使用者的利益不应高于著作权人的利益。然而,基于我国著作权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难免因使用者钻空子“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而造成著作权人的利益损失。因此,对合理使用制度进行合理限制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现有的合理使用制度采用列举方式,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利于案件的灵活处理。笔者认为,可以在现行法律规定下,赋予法官以一定范围的自由裁量权,即在实践中,法官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一是合理使用的目的。社会公众对于合理使用,应仅出于自我使用的目的,而不应有商业目的。在实践中,法官定义合理使用,可以先就使用人的意图进行考察,若是使用人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则可能属于合理使用;若使用人是出于商业目的,则可能存在侵权意图。

二是使用产品的数量及价值。合理使用是让著作权人作出一定牺牲,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是公平原则在著作权制度中的体现。因此,合理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公平原则。然而在实际中,使用人可能毫无节制地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给著作权人带来较大损失,这就背离了公平原则,也当然不应属于合理使用范畴。法官在判断合理使用时,还应就使用人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这包括使用产品的数量、价值等重要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判断使用者是否过度使用著作权人的产品,使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是考虑对潜在市场的影响。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原产品,打印出形状、材质、功能完全一致的物品,并且成本远低于原产品的市场价格。如果放任广大使用者无节制地“合理使用”产品,就会对著作权人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同时将破坏经济秩序。因此,在判断合理使用时,法官还应对潜在市场进行考察,将使用者数量叠加,考虑是否会破坏产品市场,给著作权人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

加强技术有效监管

3D打印将产品生产带入了普通家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便利性,却也因此给市场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在维护3D打印便利性的同时,对3D打印进行有效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专利商标局在探讨一份技术方案:强制将一款软件安装于3D打印机中,通过软件对3D打印机进行监控,只有当要打印的物品符合相关规定时,3D打印机才可以顺利地进行打印。我国也可以参考类似的技术方案,使用内置软件对3D打印机进行监控。

此外,我国可以尝试设立一个在线数据模型库,储存所有合法的数据模型信息。笔者了解到,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关制度,要求3D打印机生产商必须在3D打印机中安装一个控制系统,使得3D打印机在打印前必须联网数据模型库进行检验,分析要打印的数据模型是否与数据模型库中的信息相匹配,若是,则拒绝打印该物品。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对所有3D打印机进行监控,维护数据模型著作权人的利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翟业虎肖志忠)

3D打印技术对著作权的冲击

3D打印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3D打印也使得滥用和盗版行为变得更加猖獗,对著作权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种作为不仅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利益,打击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市场陷入混乱。

首先,由于3D打印技术自身便于复制的特点,容易给盗版者创造机会,降低盗版成本、扩大盗版范围、提高盗版效率,从而加剧盗版现象的泛滥。然而,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进行3D打印的行为是否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能否受著作权的规制,目前在立法上尚无定论,这加大了著作权人运用著作权法打击盗版的难度。

其次,作为著作权法律关系客体的3D数据模型,由于其数字化可复制特征而变得易于获取,储存在计算机中的3D数据模型,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或数据拷贝的方式轻易地传播,并且由于其监管难度大,盗版现象频发。

最后,知识产权应当保护私人知识财产,也应当维护社会知识进步和提高公众生活水平。私人知识财产和公众使用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二者必须相互妥协以达到平衡的目的。然而,如何调和二者的矛盾,设定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却是一个难题。为此,法律上设置了合理使用制度。在3D打印中,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然而为了保障公众的使用以及推动技术的进步,也应允许公众对3D作品进行合理使用。只是,由于3D打印是新生事物,如何确定合理使用,以平衡著作权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仍然需要研究。

在3D打印时代即将全面到来的今日,如何对法律进行完善,使其能规范并引导3D打印的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翟业虎 肖志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