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新世相营销课”的刷屏与被封,知识付费重新成为大众视野的焦点。记者调查发现,知识付费已然形成盗版产业链。专家表示,侵权行为让原创内容者失去创作动力,最终将导致用户难以获取优质内容,涉嫌传销的分销行为破坏了市场正常秩序,应当及时查处,进一步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加大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当下,人们对知识的苛求,以及学习新知识的冲劲比以往更强烈,尤其是为知识付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根据《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更有数据显示,各种知识付费的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一千万,而知识付费经济规模可以一年可达300亿到500亿元。
然而,知识付费中存也存在着“浊流”。比如,用知识包装的“网赚”产品,尤其分销“网赚”涉嫌传销,最近“新世相营销课”就是典型代表。据律师介绍,其营销模式基本符合传销的组织要件和计酬要件。也因此课程推出当天即被购买者要求退款和道歉,并被叫停。其实,此前也有不少公众号因为涉及“多级分销”而受到处罚,但仍有一些“勇敢者”侥幸为之。
另外,知识付费领域内的盗版和侵权不容小觑,更令人担忧。据报道,网校课程、会员账号、付费音频、线上讲座视频……在淘宝、闲鱼、微信、QQ群等平台上,有大量知识付费产品被低价出售。这其中,既有一些人的好心低价分享,更有商业网站将别人的原创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原创内容发出,甚至是抄袭的存在,均侵害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人们愿意为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付费,但也决不能任由知识付费成盗版与传销新载体。对此,广大的网络用户,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比如,别犯“爱心泛滥”的毛病,将自己所得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或低价贩卖,以防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样,对于一些盗版的网络知识,不仅要敬而远之,且应反馈给相关部门,使其得到精准打击。
对于一些商家而言,搞营销切莫走“偏路”。比如,一方面,营销切莫传销,这其中的法律规制,商家不可能不知情,还应少些装聋作哑打法律擦边球之举;另一方面,传播知识切莫侵权,即便想做知识的传播者,也应尊重知识产权人的权益;再者,各平台当尊重知识传播规律,而不应以知识为噱头进行营销获取利益,或侵害他人权益。
总而言之,知识付费红红火火是好事,但同样不能缺失有规范的繁荣。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亟待相关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对网络上存在的盗版侵权,以及传销等行为,进行依法打击。诚如有媒体所言,知识经济是门好生意,但又不只是门生意。在知识付费带来便捷同时,我们更应该确保其“干净”地一路前行。(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