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达47.86亿美元,增速居国内服务贸易之首
311.5%!去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同比暴增!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总额为33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为4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5%,增速居国内服务贸易之首。
“这组数据意蕴深长。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的增长,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风向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强化运营体现价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企业面对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没有知识产权,企业寸步难行。以往,我们与国外企业谈合作,首先要交一笔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企业已经拥有了200余件高价值专利,还提交了多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其中,有的专利现已许可给国外同行使用,每年都有可观的专利许可收入。”浙江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如意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向本报记者介绍企业发生的这些变化时,感慨良多。据介绍,这家企业生产的叉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仅一人就可以根据程序指令,操控多台无人驾驶叉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安全系数。同时,产品造型卡通、色彩靓丽,也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传统叉车“傻大黑粗”的印象。
10多年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在成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之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专利运营之道,向国外企业收取专利使用费,成为最早从中获益的国内企业之一。如今,中兴通讯、三一重工、海尔电器、如意公司等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国企业在成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基础上,纷纷走上国际竞争的舞台,不仅依靠专利产品赢得了市场优势,而且把专利运营做得风生水起,按照市场规则向国外企业收取专利使用费,不仅实现了专利的市场价值,更体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
国内企业的这些进步,在统计数据上体现的尤为直观。从行业看,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均居首位,其中,出口额为37.93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占比接近80%;进口额为20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比72.6%。分类别看,复制或分销计算机软件许可费出口额居各类别之首,出口额为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652%,占比71.1%。从地区看,广东省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其中,出口额为40.13亿美元,同比增长591.9%,占比83.9%;进口额为75.25亿美元,同比增长9.8%,占比26.3%。
业界普遍认为,拥有高价值专利、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是企业当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指标,也是向国外企业收取专利使用费的基础。2017年,广东省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68万件,位居全国第一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件,位居国内前列;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4家是来自广东的企业。拥有这样的实力,广东省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也就显得底气十足。
“只有专利先强起来,才能做到企业强、产业强、市场竞争能力强,从这个意义上看,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增长指标反映了国内企业逐步成长的现实情况。”曹新明认为。
对标国际做大做强
“知识产权使用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企业乃至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依然需要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破解专利多而不优、运用价值体现不足的问题。”曹新明所持的观点,也可以从此次公布的统计数据中找到依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为238.12亿美元,较上年增加9.78亿美元。美国、日本、德国为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逆差的主要产生国家,占全部逆差额的近60%。
不可否认,在我国通信产业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手机核心芯片及关键技术的大量专利仍然需要使用国外企业的专利。仅美国高通公司一家,一年从国内企业身上收取的专利使用费将近700亿元。2015年初受到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垄断处罚之前,国内手机企业每出货一部售价2000元的手机,除支付芯片费用外,还要再支付250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给高通公司。在高通公司受罚修改收费标准后,国内企业同样价格情况下仍要向高通公司支付200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目前,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在220余种产品产量上是世界第一,但是在电子、通信、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与美、日、德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球市值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1%,且前十之列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在全球品牌500强中,美国品牌占据44%的席位,中国品牌数量只有15%,同样在前50名中寥若晨星。由此可见,技术储备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够等已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
“知耻而后勇。”了解自己差距的中国企业,近年来也加快了追赶的步伐。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广泛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专利运营,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强企,都在体现着一种决心和信心。近年来,通过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一系列高价值专利不断涌现,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迅速崛起,许多技术领域从跟跑到并行甚至到领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华为公司与苹果公司签署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可以从苹果公司收取巨额专利使用费;海尔公司每年从国外企业收取的专利使用费达数千万元,为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写下了精彩的注解。
“打铁先需自身硬。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征程上,只有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产权,打造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强企,才能做大做强,改变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现状,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曹新明强调。(知识产权报记者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