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人物》杂志的年度面孔评选中,阿里打假掌舵人郑俊芳获选“年度创变面孔”。据报道,2017是阿里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这都与郑俊芳息息相关。(1月30日《西安晚报》)
郑俊芳此次获奖的名字很有意思,“创变面孔”所带来的是面貌与格局的改变。阿里巴巴在打假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带来了假货率的可控性下降,并实现了交易海量增长与假货率的逆向行走模式。尽管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整个行业治理也需要持续用力,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阿里专注于打假的做法,为网络假货治理包括整个网络生态的治理,都提供了可咨借鉴的参照。
在众多网络乱象中,网络谣言无疑是一个亟待强力整治的重灾区。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媒体采访,称“我们(娃哈哈)其他没有什么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网络谣言给我们造成的。”2017年初,一段质疑“紫菜可能系塑料薄膜冒充”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对福建省特别是晋江市的紫菜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一度以来,以“个人所得税新规”、“歼-10战机试飞坠毁”、“艾滋病人传播病毒”等网络谣言,一度引起社会的恐慌。“板蓝根事件”、“谣盐事件”的出现,不但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也使一些个人蒙受巨大损失。而有些网络大V,为了博眼球、造轰动,发布不实和虚假消息,以社会性、裂变式传播,引起群体的仇视与对立,助长社会的暴戾与浮躁,为社会的不安定埋下隐患。
网络黑势力和黑产业不仅边缘化了真正健康的媒体声音,更边缘化了客观公正的价值体系。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利用社会问题、放大社会矛盾,以虚假信息、过激言论、恶意炒作夺人眼球、混淆是非、煽动社群对立与阶层对立,使网络成为“谣言集散地与放大器”,严重消耗社会互信。在今天,网络谣言已不仅是针对一家企业、毁掉一个行业的问题,更日益成为误导社会公众、危害公共安全、引发社会动荡的源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新媒体智库联合发布的《2016网络谣言传播以及成年人认知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微信、微博、论坛等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犹记得,2016年,月10日,作为微信公开课PRO版活动的预热,“当你打开这个,你与微信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H5刷爆朋友圈,微信用户争相晒截图,最后却导致“朋友圈失控”,引发了一轮大面积的谣言产生。
《2016新媒体蓝皮书》认为,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微信正在成为谣言传播的主渠道,需要引起警惕。《2016新媒体蓝皮书》调查发现,在谣言的传播渠道中,受访者遇到的疑似谣言有60.6%在微信上,远远高于微博的15.2%和论坛贴吧的21.6%。这种谣言滋生的新现象和新途径,理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作为谣言产生的重灾区,需要微信平台方扮演更为出色的把控作用。
事实上,网络打假来获得的经验证明,在整个打假体系之中,平台方完全可以发挥人、技、物防的三重作用,并在技术上起来串联各方的效果,实现打假资源的高度有效整合。“灭绝师太”郑俊芳所采取的措施,除了严格的线上监控外,就是与线下的深入与全面的合作,最终将打假的决心体现为一种坚决的行动。在网络谣言的治理上,同样需要采取如此鲜明的态度与果断的行动。
据悉,治理微信公号谣言有四大困局,分别是举证难,定损难,违法成本低助长“随手转”、第三方平台责任履行难、信息沟通存在“真空”,做好内容的审查与把关,配合相关机构减少谣言的传播并辟谣,把损失降到最低,是第三方平台应当肩负的社会道义与法律责任。相关专家认为,微信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事物,其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有适当的“试错期”。不过,面对时下微信已经囊括全球近6亿用户的发展业态,平台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平台在内容审查与管理上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新浪微博的社区裁判功能等足可借鉴。为了促进平台发挥更好的作用,对平台如何滥用免责权,让其真正肩负连带责任,同样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
据了解,近年来为打击谣言,微信等平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微信官方不仅不定期发布谣言榜,还开发了“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据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一平台已有超800个第三方权威机构加入,包括网警、国家食药监系统、中央媒体等。这样的努力同样值得称赞,不过与微信谣言的高发态势和趋势相比,平台方依然还需要“更进一步”,采取更多更为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打击网络谣言上发挥最大的“自净功能”,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天下无谣”的公共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