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打假年报》)。据《打假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巴巴平台上95%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可在24小时内处理完成;知识产权侵权投诉量下降42%;阿里关闭了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阿里向全国公安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1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这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打假成绩单,晒出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打假成绩单,自然能为企业树立更好的外部形象,这是阿里的精明之处。不过,一连串打眼的数据也表明,作为电商巨头之一,阿里在过去的一年里,应该是有效地打击了一些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净化了网络市场环境,促进了企业公平竞争,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句话,用行动承担了社会责任、履行了社会担当。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打假,他们是认真的”。
当然,这份打假成绩单的取得,并非一家企业可以独享的功劳,而是企业、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协同作战的结果。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在外部,无论多大强大的企业,都没有执法权,只能依托于执法机关,向执法机关举报涉假线索,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协助执法机关深度摸排,直至端掉线下制售假窝点。所以,任何一家企业竭尽全力取得的打假战绩,都不是一家企业的收获,而是属于全社会的阶段性胜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份“打假成绩单”都要高调晒出来,造假售假静悄悄,打假治劣却不能无声息。企业不分大小——无论是市场规模巨大的大企业,还是仅处于放飞创富梦想阶段的小公司,部门不分轻重——无论是打假的主力部队,还是打假的辅助力量,对各自或共同取得的打假成绩都不宜低调行事、欲说还休。打假难,与人性的贪婪搏斗更难。高调晒出“打假战绩单”,能在自我激励之时,鼓励“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高调晒出每份“打假战绩单”,也可以在造假售假面前营造强大、紧张的舆论声势与舆论强势。舆论声势与舆论强势往往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倒逼作用。现实中许多不良社会现象除了借助于部门治理得以消减,还在舆论倒逼之下自我改良,可见,舆论倒逼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具体到打假,各部门、各企业也应相互借力、共造声势,形成一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以警示造假售假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因此,高调地晒一晒打假月报、季报、年报等,应成为各个部门、企业的共识与行动。对于这种“晒”,公众也理当给予掌声。不过,“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无论哪个部门、哪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的打假成绩多么显著而骄人,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人性的短视和贪婪仍在,只要法律法规的设计仍不尽完善,“天下无假”就不可能实现,打假也就没有穷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