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项目正式启动 广东广州市抽检:福建福派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1批次福派园咸牛轧(中度充气类混合型糖果)不合格 修法是解决体育赛事节目权利属性的有效途径 陕西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 澳大利亚更新工业化学品法规 湖北武汉举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交流系列培训会 “山寨图书”缺乏对文学的敬畏 国家药监局关于20批次不合格化妆品的通告(2021年第11号) 恶意抢注“全红婵”商标,别让他们得逞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山东潍坊举办地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培训班 韶关市发布诚信“红黑榜”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互联网域名管理立法座谈会在威海召开 广东人大代表周剑谈科技成果转化:要敢于大力打击知识产权仿冒行为 山西:11批次不合格食品中10批次是粉条 济南5家食品企业查出产品不合格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和深圳金融法庭揭牌 秀洲农民画成功通过注册商标申请 浙江省抽检:标称烟台市龙口市东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美味烤鱼片复检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28批次不合格食品 湖南省食药监局通告22批次不合格食品 “多力”菜籽油被曝不合格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40批次背提包产品 不合格4批次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拒绝隔离治疗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违法犯罪行为 财政部会计司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就《知识产权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答记者问 四川省级非遗“苍溪唤马剪纸”助力北京冬奥 天津推介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60专利项目集中亮相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344批次 不合格样品10批次 安徽合肥庐江县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服务站正式挂牌 标称重庆两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嫩肉粉抽检不合格 河南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醋泡花生等7批次食品不合格 中美联合展开打击假冒消费电子产品行动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332批次 不合格6批次 安徽省合肥市工商局抽查小家电合格率80% 驰名商标可行政或司法认定 闽12批次肉制品质检不合格 9款炒货食品不合格 知识产权示范试点 湖北六市再添“国字号” 河南省知识产权巡讲活动在许昌、漯河两地举行(图)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7类食品400批次样品不合格17批次 京津冀家居行业首届知识产权保护沙龙金秋之际在津举办 福建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8批次不合格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3批次食品不合格 吉林省市场监管厅:“江城马婆”辣白菜等7批次食品不合格 湖南省怀化市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短视频火了,版权问题来了 陕西渭南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超市发查出梅干菜铅超标 11种不合格食品被停售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7年第17号)(2017年第一批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名单) 商标注册改革不断释放 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信号 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 AI作品不算版权,不等于“无权”

音乐市场持续向好,背后的“独家版权”到底功过几何?

2017年临近尾声,在这一年里,数字音乐成为被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更是成为被争相看好的黄金领域。无论是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录制音乐收入增长20.3%,在全球的排名达到第12位再创新高,还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音乐同比大势增长39.36%。都表明了中国音乐行业持续向好。

而作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最近“版权”再次被行业热议,讨论的焦点依然是“独家版权”,在市场持续向好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独家版权”?

“独家版权”的产生:市场“由乱到治”的必然现象

辩证来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独家版权”也不例外。纵观近几年中国音乐行业的发展进程,“独家版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2013年前,中国数字音乐盗版丛生,绝大多数平台还是未授权使用音乐,全平台授权的模式有其现实操作难度。因而,数字音乐平台拿到唱片公司版权的独家代理,相对应地,帮助版权方打击盗版进行维权,唱片公司也倾向于进行独家授权。“独家版权”模式,是数字音乐领域打击盗版推行正版化的必要措施。

除了平台进行积极维权,相关主管部门也陆续开展针对网络音乐维权工作的“剑网行动”,2015年国家版权局更是出台了“最严版权令”,超过220万首未经授权音乐作品下线,此时行业认识到正版化内容成为平台运营的基础,更多平台开始积极进行独家版权采买。“独家版权”模式,从早期打击盗版的维权策略,逐渐成为音乐平台内容布局的战略,也成为广泛存在的行业现象。

辩证来看,中国音乐行业能够在两年间快速实现正版化,除了国家文化政策的引导支持,在市场执行层面,离不开“独家版权”模式的推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佟雪娜指出:“独家版权有其现实需求,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音乐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因为实现了正版化,间接推动了音乐付费,从而使得整个产业向好,如果现在音乐依然是无授权使用,用户也没有为音乐付费的习惯,中国音乐市场收入如何在全球的排名从2014年第19位上升到如今的第12位?

争议不断的“独家版权”到底功过几何?

当然,目前行业舆论对“独家版权”存在一些争议,包括版权成本抬高、阻碍内容传播、用户收听不便、可能导致盗版反弹等等,但综合中国音乐行业几年来的发展进程和行业前景,更需要理性和客观看待。

是否是版权价格疯长的根源?

不止音乐行业,在影视、文学等各个领域,“独家版权”模式都广为存在,而在行业的正版化进程中,版权价格不可避免的都会抬高。但需要厘清的是,相比于早前版权使用成本为“0”,早期“独家”之下的版权价格,更像是内容价值的回归,并没有达到惹得外界恐慌的程度。作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平台需要为正版内容付费。其次,“独家版权”推高了版权价格,但并不是“疯涨”的根本原因,参考国际,即使并不盛行独家版权模式的欧美市场,版权成本依然高企,以Spotify为例,每年版权支出高达20亿美元,相比之下,整个中国数字音乐行业每年的总体版权费用还不及Spotify一家平台的30%。

当然,平台之间在版权追逐过程中的竞价也需要理性回归,内容只是平台竞争的一个维度,产品、技术、运营、品牌都很重要,相比于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版权曲库,平台根据自身运营能力和定位理性采买版权内容,同时加强自身商业模式建设和创新更为重要。比如亚马逊AmazonMusicUnlimited仅有2000万首曲库,但其1600万付费用户,却比拥有4300万首曲库的流媒体音乐平台Deezer还要多。

是否限制了内容广泛传播?

此外,“独家版权”阻碍音乐广泛传播更值得深入探讨。如果只是因为音乐作品只能在某一个App中听到,就定性为“阻碍内容广泛传播”难免有失偏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平台之间的曲库差距都是广泛存在的,很难有一家平台能够将市场上的所有版权收入囊中,从国际平台来看,Spotify的版权曲库约为3000万,AppleMusic为4000万、AmazonMusic有2000多万,各家平台都会根据自己的平台特色、用户特征和商业能力来采购版权内容,即使没有独家版权,也很难实现用户“一个APP听遍所有歌曲”的愿望,独家版权虽然会形成一定的内容壁垒也属于市场竞争合理范围内。

并且中国的“独家版权”模式并非独占,而是“独家代理+转授权+维权”的组合模式。比如,“转授权”已经成为中国数字音乐常态,包括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等都形成了相互转授权的机制。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是拥有“独家版权”最多的腾讯音乐,其与网易云音乐开放的版权转授比例高达96%。相比于视频行业领域的封闭,数字音乐领域的“独家版权+转授权”的版权许可模式更为开放,也更适用当下的中国数字音乐行业。

说到底,独家版权限制了音乐内容的“无序传播”,但促进了其“健康传播”,这点对于音乐人和用户来讲,终究都是有利的。

是否导致盗版反弹?

至于“可能导致盗版反弹”,更是毫无逻辑和事实依据,这几年,中国音乐行业盗版侵权现象越来越少,是最有力的证明。“独家版权”是中国音乐市场正版化的一剂良药,从结果看,这个措施是有效的,规范了市场,教育了用户。尽管当下的版权市场仍然多多少少存在问题,但相比五年前十年前,各大音乐平台的正版化率已经非常高了,不可否认某些平台依然存在侵权现象,但如2015年的“最严版权令”一样,未经授权理应下线,不能将平台侵权的行为归咎于“独家版权”这种模式。

“独家版权”的未来:建立健康完善的内容生态才是根本

“独家版权”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有局限性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有利有弊,既不要捧杀,也不要过度贬低。

中国音乐行业已经进入稳定的快速发展期,数字音乐平台也早已过了严重依赖版权求发展的阶段,行业现状目前稳定且持续向好,应该避免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谨防重回乱象丛生的“盗版时代”。如今,于行业而言,围绕构建健康完善的内容生态是根本。于平台自身而言,平台应当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去合理而精准的采买版权,同时将自身发展重心转移到数字音乐生态构建与多元化商业模式建设上来。

如普华永道所言:“中国终于走向了正版化、音乐付费的模式,接下来大家就要开始新一轮竞争,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而这,才是中国音乐的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