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出台《青岛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用3年时间,将青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成要素完备、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使青岛的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保护环境、产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人才聚集度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以上
今年6月,青岛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此次《方案》的出台,旨在以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知识产权全链条运营为牵引,努力建成具有青岛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因而提出了较以往更高的建设目标。
根据《方案》,我市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能,3年后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的企事业单位达到150家以上,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专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累计覆盖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
建立以运用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之前的25件提高至35件以上,《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申请量达到900件以上。我市还将在海洋科技、家电电子、轨道交通、化工橡胶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20个以上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为了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我市将引进全球高端优质资源,培育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50家以上,重点培育5家以上专业化、综合性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或持有可运营专利数量达到1000件。
此前我市已经建立了1亿元专利运营引导资金,今后我市还将引导社会资金组建3支以上市场化运作的专利运营投资基,进行高效运营。3年后我市技术市场专利交易额将达到10亿元以上。
在人才集聚方面,我市将培养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1.2万人以上、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才3000人以上,重点引进培养一批知识产权运营领军人才。
实施奖励政策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
为尽快实现建设目标,《方案》部署了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等重点任务。其中,在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过程中,《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奖励政策:
对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企业、高校院所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20万元;
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奖励20万;
围绕海洋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智能家居、化工橡胶、生物医药等区域优势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公开遴选一批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5万元资助;
每年遴选10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对加快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且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每项给予50万元奖励;
高校院所建立独立运行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将科技成果形成高价值专利并转移转化的,每年可按当年专利技术交易额的5%予以奖励,年最高奖励50万元。
《方案》还提出,要强化金融与财政的联动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系统化、流程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建立政策性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基金规模2亿元,由中央、地方财政及社会资金出资,重点投资知识产权驱动型企业或团队,形成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建立市场化知识产权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5―10亿元,由中央、市、区(市)、社会资本多渠道筹资,将财政资金引导放大5倍。
《方案》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探索尝试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依托橡胶谷在化工橡胶领域的发展优势,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突破传统证券化模式在知识产权领域推行的障碍,选定技术水平高、技术未来收益稳定的核心专利技术,通过联合行业内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及相关专利技术购买收储的方式组建专利池或专利包,吸引外围投资者和资金进入,从而实现专利技术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