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食药监局:6批次餐具抽检不合格 泰国集中销毁130吨假冒伪劣产品 浙江温州市集中销毁8万余件侵权假冒商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工商质监局强化商标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天津南开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加拿大:雇主如何保护其商业秘密 甘肃:顺应时代要求建立联动机制 三方座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数字孪生”时代应全面推广“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6组儿童鞋产品不合格 山东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电器类产品不合格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抽检:2批次餐饮食品不合格 潍坊4食企上黑名单 "乐港"原味鸭翅被检不合格 Forever 21绝不认怂 再次申请向法院撤销Gucci条纹专利 黑龙江省食药监局抽检3类食品146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这里有一支商标品牌培育服务队 湘绣有了首个实用新型专利 美国“黑色星期五”前 亚马逊两起诉讼售假商贩 吉林省食药监局发布2017年第1期药品质量公告68批药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英国与巴西开展专利合作项目 浙公布上半年严重不合格食企名单 13家企业上榜 又遇挫:谷歌上诉要求微软支付高专利费用被驳回 最高法归纳知识产权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数字电视捆绑节目费属垄断搭售 莆田市秀屿区工商局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4起 英媒:中国企业并非知识产权偷窃者 广东广州开发区问诊企业 一年内975家企业发明专利“灭零” 广西贺州市食药监局抽检50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4批次 陕西省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美媒看中美贸易交锋:美火力有限 中国掌控全局 山西临汾市吉县苹果入选首批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单 我国已基本建立服务于媒体融合的版权保护生态体系 中国各地严厉查处汽车维修行业侵权违法行为 阿里巴巴赴台提大批专利申请 “震惊”台企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省青岛市食药监局:10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新疆食药监局:5批次蜂产品不合格 商务部:部分出口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恶性竞争严重 安徽省来安县抽检27批次食用农产品 不合格1批次 质检总局:“双11”期间将在全国开展消费品电商打假集中行动 贝因美致歉食品汞超标 称原料所致无健康影响 青海省海东查处10起涉嫌商标侵权案 辽宁沈阳疫情期间不见面 专利预审照样办 “影视版权发展与研究智库”在沪成立 上海市质监局:两批次空调质量抽查不合格 阳光照明售后电话错印美国公司号码 再遇跨国专利诉讼 如何考量商品是否类似的判断标准? 四川泸州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引导产权保护 广东惠州市食药监局抽检食用油等食品8批次不合格 知识产权交易面临哪些困境? 河北省食药监局:6批次药品样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美国专利商标局针对商标申请积压问题采取应对之策

《假英国》揭露假货:在英被山寨品牌中立顿占67%

1890年,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一个贫穷家庭的汤姆斯·立顿推出立顿茶,誓言要打造“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一直以来,想顾客所想,倾心经营上等好茶,让立顿名声大噪。如今,立顿茶类产品行销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

但名声大了,烦恼也来了。英国一些人假冒立顿之名,生产的山寨茶大行其道。这些冒牌货省去了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绿色环保茶园采摘的关键环节,删除了一道道精益求精的工艺流程,将粗制滥造的劣质茶推销给消费者。结果是,立顿的口碑受到负面影响,消费者更是有苦难言。

英国政府曾发动一场旨在打击造假售假的特别行动,在被查的假冒商品中,立顿茶占67%,其次是阿迪达斯和耐克体育服装。此外,假路易威登手袋和假劳力士表也为数不少。在市场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的英国,造假售假如此盛行,令人大跌眼镜。

英国人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10年起,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拍摄一部名为《假英国》的纪录片,专门曝光本国形形色色的假货和无奇不有的骗术。《假英国》迄今已播出数十集,揭露假货数量之庞杂,品种之繁多,令人瞠目。除了英国,其他欧洲国家也不乏制假者。在法国,巴黎警方2012年在该市郊区端掉多个奢侈品造假团伙,这些团伙专门制造和跨国贩售假爱马仕名包,其中一条产品线的假货价值就高达近2000万欧元。2013年,意大利警方缉获一家山寨奢侈品工厂,没收35万件仿冒手包和配饰,其中“古驰”“普拉达”“芬迪”“路易威登”等品牌应有尽有。

假货泛滥,根本原因是无良商家贪财逐利。制假售假利润空间大,在某些行业甚至一本万利,不法分子因此铤而走险,在欧洲国家屡禁不止。2013年,时任英国贸易标准协会负责人的安迪·福斯特曾叹道:“哪里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哪里就有肆无忌惮的造假者,这是商家们摆脱不了的诱惑。”市场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健全,量刑过轻甚至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诸多弊端,也给制假者留下了后门。

从购买方角度看,不少人确因不明就里上当受骗。有调查显示,75%的英国受访者称将假货当成了正品购买。不过,也有不少人出于攀比炫耀的心理,对伪冒奢侈品趋之若鹜。据统计,有超过一半的英国人认为购买假货是错误行为,但许多人表示以后还会买,“因为真货的价格实在让人无法承受”。这种消费心理,无疑给制假售假者提供了市场。

欧洲国家对假货的危害认识不可谓不深,从经济损失到工作岗位流失,各项统计数据都在不断提醒人们,必须杜绝假货。但长期以来的各种打击措施,始终无法根除眼皮底下的制假。2013年的马肉风波,最终波及数个欧洲国家,导致欧盟不得不修订监管政策。无论是山寨立顿,还是“挂牛头卖马肉”,都提醒人们,假冒伪劣产品不会自动消失。要让《假英国》不再有续集,需要从政府到消费者各方持久不断的共同努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