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检测”防范网络商标侵权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管局:8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广西柳州市首批15名专利技术调查官赴任 广西举办2018年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班 放长线还是赚快钱——网络文学的版权营销之道 最高法院法官:“违法所得”概念的界定和司法认定 贵州“亿众黔山”商标资产成功挂牌 交通运输行业首夺专利双金 石药:将在心脑血管等五领域发展专利药 吉林举办全省专利执法培训班 广东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袜子产品不合格率为5.6%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苏镇江3家机构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抽检10类食品 14批次样品不合格 彭飞:食药监管,本末倒置不可取 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评定工作启动 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权假冒 今年前七个月查处案值超六亿元 中国LED显示屏企业赢得“337调查” 河北鼓励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销毁一批假冒伪劣产品 美国海军反击盗版侵权诉讼 安徽铜陵市抽检2类食品19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用制度堵住版权来源不明的“黑洞” 英国政府打击无根据的知识产权威胁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73期) 浙江省仙居县市场监管局抽检127批次食品 3批次不合格 别让专利拖住企业营利的后腿 吃货注意!湖北沙市德庄火锅美佳华店抽检不合格 浙江省奉化市市场监管局抽检7类食品20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524批次 不合格7批次 江苏镇江市抽检325批次食品样品 合格率97.54% 广东省食药监局抽检肉制品32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我国"知识产权无利可图"时代即将谢幕 山西发布232批次食品样品抽检结果 1批次不合格 湖南省药监局:1批次SOD养颜露样品抽检不合格 安徽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全国肉制品生产监管工作培训班在深圳举办 黑龙江双鸭山市集中力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河北省抽检食品730批次 不合格13批次 广西抽检发现多批次食品不合格 山东青岛打造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近千家温企设研发机构 有企业科研经费占比超苹果 欧专局扩大上诉委员会支持通过视频会议展开口头程序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批次木质门产品不合格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油麦菜等2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邵阳:市县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查出专利案件12件 浙江省质监局抽检55批次晴雨伞7批次不合格 中国企业专利奖排行榜发布 中国中车位居第二位 青岛出台政策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臭脚盐”是改革不彻底的副产品

今年3月份,河南平顶山神鹰盐业就被曝光其生产的“代盐人”牌食盐存在异味。彼时,神鹰盐业回应的方式极为“科学又专业”,回应结果则是“异味非常正常”。之后,江苏、山东、湖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盐务局查处了多个品牌的“臭脚盐”,河南省方面成了工作组进驻调查,包括神鹰盐业在内的3家盐企被要求暂停一切食盐生产、经营活动。

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来看,这是一起食盐生产商违规生产,监管部门把关不严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这是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套路,也是很多商品质量问题产生的路径。然而,盐业系统与绝大多数领域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极为封闭的领域。而且,一封闭就是2600多年,从春秋时期管仲治下的齐国开始,盐业专营制度几乎未曾间断。

所以,表面上这是一件仅仅涉及几家食盐生产商和几个监管部门的质量门事件,实际上却是中国盐业体制改革自今年1月1日启动之后,各方角力、暗流涌动乃至大打出手的结果。

如果说中国盐业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答案可能就是市场的非竞争性。这种缺乏竞争状态到了什么程度,只要看看每隔几年都会出现“跨区域使用盐”被执法处罚的报道,就可以窥见一二。1949年之后,全国食盐的产、运、销、税、存曾高度统一。之后,除了盐税,产、运、销、存都开始分头管理。到了1980年代,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对原有专营中企业部分进行归拢和业务指导。也就是说,中盐总公司和地方国有盐业公司的关系并非上下级,而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中盐总公司的确是行业大头,但他们却进不了沿海的许多省份,山东(青岛除外)、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他们都无法进入。

另一个必须要交代的是,这些势力强大到足以抵御中盐进入的地方国有盐企,他们之所以具有如此底气,还因为他们手握盐务管理局的牌子。公司(管理局)这样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跟烟草类似,也发生在盐务系统内。目前唯一被撤销的省级盐务局是江西省盐务局,其他省份暂时未见动静。所以,今年年初宣布食盐可以跨省销售(只需要经由省级盐业主管机构批准即可),原先区域之间隔绝竞争的状态被打破了。于是,也就有了多省盐务局,实际上也就是盐企的执法人员,暂扣、查处外地盐的行为。中盐旗下的几个控股或参股公司,也因此深陷其中。

这样叙述,并非暗指地方盐务是改革的反对者,中盐总公司就是改革的推动者。或许在客观上,中盐很乐意看到跨省销售时代的到来,但从中盐一贯以来对待盐业体制改革的态度来看,中盐更希望获得全国性的市场,但仅仅是独属自己的垄断性市场。换言之,中盐只愿意看到改革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但是对于整个盐业系统纵向层面的放开,乃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放开,都采取拒绝态度。

为了保住盐业专营的资格,“全民加碘”成了中盐手中的救命稻草,殊不知国人日均碘摄入已经超标,相当部分人群都在“陪加碘”。盐业专营的初衷是增加政府税收,但这是传统中国工商业不发达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在今天,盐税占全国税收比例已经低于0.05%,所以因为税收维持垄断其实毫无必要。不过,垄断格局一旦形成,想要真正废除却十分艰难。正是因为年初的盐业改革方案打破了僵局,所以导致盐务系统内部不同力量之间的互殴,“臭脚盐”就是这一改革不彻底进程中的副产品。

“臭脚盐”的具体危害,消除臭味的办法,这些固然十分重要,需要引入相应解决策略。但假如只看到“臭脚盐”本身,忽略“臭脚盐”出现的真正缘由,就有一叶障目之害。事实上,盐业改革,原本各自垄断相安无事的盐业系统,才出现了不同声音,才发生省级盐务局查扣中盐旗下产品的行动。这是一个不算太好的开头,但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从这个开头深挖,持续用力,盐业改革的正剧也将慢慢靠近,盐业市场的自由竞争状态也会最终到来。文丨特约评论员尼德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