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刚刚播出过半,网上就流传出55集“送审样片”,甚至有人在微信群、QQ群、论坛等社交平台公开售卖,对电视剧版权方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剧红盗版多,《人命的名义》被疯狂盗版并不出乎人们意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一部剧集被盗版成为热点新闻,恰恰又说明中国的版权保护有了长足进步——早几年盗版最猖獗的时候,完全是出一部盗一部,一部剧没人盗版才会成为新闻!
平心而论,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没看过盗版,这和素质无关,而是整个社会生态的问题。网上网下各种片源唾手可得,清晰度比电视台的高、速度比电视台的快,内容比电视台的全,谁又会傻傻地等着电视机前呢?不过,近几年来形势在慢慢变化,人们发现,网上的资源越来越少,以“假种子”行骗的越来越多,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最后也未能下到想看的剧集;而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各类视频播放平台的壮大,点播观看正版的影视作品越来越便捷,一年的会员费不过是一顿饭钱,并非难以接受。
因此,有人将盗版泛滥归咎于需求驱动、称大量版权意识淡漠的网友支撑了这个市场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上个月底,BAT公布2016年财报,某巨头的视频服务付费用户已超过2千万,同比增长两倍,这是例证之一;本次《人民的名义》被盗,很多网友并未抢着下载,而是纷纷自发举报,这是例证之二。“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并不适用于影视盗版,盗版泛滥的板子不能打在用户身上,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去看盗版呢?
的确,热播剧被盗播盗版的现象,现在仍难杜绝,但传播、下载盗版资源的难度与日俱增。一些剧集在网上根本搜不到资源,能提供的资源的大多是非法网站论坛,并不适合再用“泛滥”形容。《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被盗,是因为在送审环节流出,在源头把控上出了问题。事实上,现在随意搜索几个所谓的“人民的名义全集”,点开来或者“已删除”,或者是电视台已经播出的集数,网友和有关部门抵御盗版的行动已经见效。
盗版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是因为“管的严了”,而《人民的名义》被盗,则是因为“管的还不够严”。打击盗版的最好办法,是一方面培育好正版影视市场、让用户能便捷、低成本地欣赏到自己想看的剧集。另一方面,必须完善法规、严肃法纪,加大刑事打击力度,从源头卡死盗版流出、传播的渠道。打击盗版并非易事,却也并不复杂,让每一起盗窃行为付出代价,让利欲熏心者心生畏惧、望而却步,盗版自然会消声觅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