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海啸导致了核泄漏事故,为了保证国内居民食品安全,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宣布禁止进口来自于核污染地区的食品,然而来自于这些地区的食品悄然出现在国内市场。3·15晚会上曝光,日本核污染区食品悄然出现在一些电商平台、进口商品体验店,甚至是无印良品、永旺超市等品牌实体超市内。(3月16日《北京晨报》)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曝光了非法添加兽药的饲料、非法入境的日本核污染区产品、以次充好的耐克球鞋、650元就能办理的山寨月嫂证、祸害众多孩子视力的“三无体检队”、谋财害命的“健康讲座”、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居然是虚假广告的乐土......让人触目惊心,似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笼罩在假货的阴影之下。
碗里的肉有可能被瘦肉精毒害过,高价买的进口食品竟然是来自日本核污染十县的“伪装者”,脚下的限量版球鞋很贵却货不对版,家里请的月嫂有可能持的是山寨证,根本就没有受过岗前培训,亟需保护的老人和小孩也逃脱不开有心牟利组织的预谋......从物质到精神领域,为何“假冒伪劣”可以如此轻易侵蚀?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再严格的标准也需要执行有力,才能将法规的作用落到实处。以此类推,在商品进口、服装制造、家政服务、互联网信息等领域,一定也有框定游戏规则的法律法规,有法不依或者监管不力是西贝货泛滥的根本原因。清华大学毕业的陈巧玲曾经自费编著《中国食品安全档案》,她和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对各种类型食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进行全线调研,以档案的形式缉录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案例。她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跟欧美国家的差距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行。“标准摆在那,大家都不执行,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
“标准高高挂起,执行总是软弱无力”恐怕是消费领域制假造假频发的症结所在。如果商品流通领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不妨多援引一些社会监督力量,把制假和售假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见光死的几率是不是会大很多?
现在执法部门已经“很努力很拼”,但是在商品安全监管依然有漏洞可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目前争议较大的“职业打假人”群体加以引导,规范其某些恶意索赔的不当行为,提升其打假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他们打假的正面效用,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
尽管社会各方对“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争议不断,但正是因为商品生产和流通诸多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才催生了这一群体长期存在的土壤。就好像一片树林里有虫,啄木鸟才会生存的空间。“职业打假人”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消费环境,对有不法行为的商家有威慑作用。用好这个群体,改造其中良莠不齐的成分,从培育行业的高度对其进行合法化、合理化设置,或许能为社会培养一股正本清源的打假力量。
对于商家而言,如果社会监管的力量形成常态化,那么造假售假的行为势必有所收敛。设想一下,如果社会有支合法化的打假正规军,形成全社会的眼睛盯着制假分子的高压态势,祸害消费者的西贝货会不会少很多?(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