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举办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培训班 湖北省十大专利代理创新典型案例揭晓 美团点评回应绿茶打假案 三大措施保护商户知识产权 一场知识产权官司赢来亿元订单 中外专家议知识产权保护:“打假”任重道远 瑞昌成为江西省首个县级市商标业务受理窗口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部分农用薄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高通的反击:捍卫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未来 文本和数据挖掘即新型阅读 蓝皮书:三大版权争议待解新闻客户端同质化严重 苹果获个性化头像专利 但技术却和Bitmoji惊人相似 音乐版权纠纷不断《著作权法》修订迟缓引热议 辽宁省沈阳市质监局:8批次电线电缆产品抽检不合格 数家非政府组织反对欧盟建立知识产权观察名单 陕西省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广东广州市质监局抽查:10批次衣料用液体洗涤剂(洗衣液)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联途公司VS玩国公司,究竟是谁动了谁的“火枫”商标? 广东广州抽检:2批次粮食加工品实物质量不合格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的通知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17批次豆制品样品不合格1批次 药企偷用暗管排污 山东通报3起典型环保违法案例 尼媒:尼日利亚有太多不合格产品 上海市可可及烘焙咖啡产品商品包装抽查2批次不合格 知识产权必须与WHO打击假药的政策区别开来 浙江慈溪以知识产权为杠杆 撬动创新经济发展 微博不应该争用户的版权 把自己的"上帝"视为敌人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29批次儿童玩具类产品 不合格1批次 一批次原产自西班牙的薯片不合格 涉及上海1家食品生产企业 网络著作权刑事保护热点问题备受关注 大数据打假显神威 苏州警方联手阿里破获制假窝点 河北沧州市大力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山西省质监局抽查:5个批次化肥农药产品不合格 制假售假直接入刑,这个提议好 阿里巴巴首次封杀“知识产权流氓” 新西兰与德国公布联合研究计划基金 河北衡水市市场监管局:3批次食品不合格 印度签署《国际互联网条约》 5G时代,专利才是“硬通货” 安徽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饮料不合格 海关总署:民族品牌保护 “清风”在行动 护眼产品功效或为噱头 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标准 加强合沪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 山东济南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之手助力企业纾困 工商总局:2014年我国年商标注册申请量首次突破二百万件大关 微信公众号抄袭立案保护版权让自媒体走出丛林 【关注两会】知识产权要保护更要运用 全国政协委员谢商华:可用金融杠杆“撬动”运用 安徽省药监局:24个批(台)次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吉利遭遇跨国商标争夺战 福特称领克侵犯林肯商标 国内首个“区块链+新能源”专利获授权

守护消费安全底线,不妨培育打假正规军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海啸导致了核泄漏事故,为了保证国内居民食品安全,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宣布禁止进口来自于核污染地区的食品,然而来自于这些地区的食品悄然出现在国内市场。3·15晚会上曝光,日本核污染区食品悄然出现在一些电商平台、进口商品体验店,甚至是无印良品、永旺超市等品牌实体超市内。(3月16日《北京晨报》)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曝光了非法添加兽药的饲料、非法入境的日本核污染区产品、以次充好的耐克球鞋、650元就能办理的山寨月嫂证、祸害众多孩子视力的“三无体检队”、谋财害命的“健康讲座”、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居然是虚假广告的乐土......让人触目惊心,似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笼罩在假货的阴影之下。

碗里的肉有可能被瘦肉精毒害过,高价买的进口食品竟然是来自日本核污染十县的“伪装者”,脚下的限量版球鞋很贵却货不对版,家里请的月嫂有可能持的是山寨证,根本就没有受过岗前培训,亟需保护的老人和小孩也逃脱不开有心牟利组织的预谋......从物质到精神领域,为何“假冒伪劣”可以如此轻易侵蚀?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再严格的标准也需要执行有力,才能将法规的作用落到实处。以此类推,在商品进口、服装制造、家政服务、互联网信息等领域,一定也有框定游戏规则的法律法规,有法不依或者监管不力是西贝货泛滥的根本原因。清华大学毕业的陈巧玲曾经自费编著《中国食品安全档案》,她和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对各种类型食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进行全线调研,以档案的形式缉录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案例。她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跟欧美国家的差距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行。“标准摆在那,大家都不执行,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

“标准高高挂起,执行总是软弱无力”恐怕是消费领域制假造假频发的症结所在。如果商品流通领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不妨多援引一些社会监督力量,把制假和售假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见光死的几率是不是会大很多?

现在执法部门已经“很努力很拼”,但是在商品安全监管依然有漏洞可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目前争议较大的“职业打假人”群体加以引导,规范其某些恶意索赔的不当行为,提升其打假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他们打假的正面效用,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

尽管社会各方对“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争议不断,但正是因为商品生产和流通诸多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才催生了这一群体长期存在的土壤。就好像一片树林里有虫,啄木鸟才会生存的空间。“职业打假人”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消费环境,对有不法行为的商家有威慑作用。用好这个群体,改造其中良莠不齐的成分,从培育行业的高度对其进行合法化、合理化设置,或许能为社会培养一股正本清源的打假力量。

对于商家而言,如果社会监管的力量形成常态化,那么造假售假的行为势必有所收敛。设想一下,如果社会有支合法化的打假正规军,形成全社会的眼睛盯着制假分子的高压态势,祸害消费者的西贝货会不会少很多?(林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