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质量不过关的中药饮片在2017年首遭“点名”。近日,记者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CFDA”)官方网站了解到,46家企业生产的54批次中药饮片不及格被通报,其中板蓝根共28批次超过总数一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相关政策推进,CFDA对中药饮片质量管控将逐步加强。
28批次板蓝根“沦陷”
根据《总局关于5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21号)》(下称《通告》)显示,CFDA汇总青岛、甘肃、天津及山东四省市的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结果显示,共计28批次板蓝根、18批次当归、7批次厚朴及1批次全蝎不及格。其中板蓝根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性状、含量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等;而当归不及格项目为性状、鉴别、二氧化硫残留量等。据悉,上述不合格饮片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同时CFDA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资料显示,中药饮片是指“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为中成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业内人士指出,中药饮片在质量上出现问题,会对中成药质量带来直接影响。
生产企业鱼龙混杂
为何此次板蓝根会成为“重灾区”?业界认为,该药品市场基数大,由于众多从业企业大打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CFDA药品数据库显示,板蓝根产批文多达1235条,其中常用药板蓝根颗粒的批文占1007条。广州某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市场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庞大的批文数下很多“散兵游勇”充斥其中,与有GAP种植基地和生产流程规范稳定的大企业相比,这些小厂在原材料收购、饮片加工和成药生产可能存在不规范环节,因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与此同时,这些“散兵游勇”为了争夺市场,也不惜牺牲价格。有媒体引用部分业内人士说法称“以前两元一包(规格不明)的板蓝根也有卖”。上述负责人指出,以现行10gX20包规格的板蓝根颗粒,生产中的原辅料成本远高于两元,“如果这类产品要盈利,有可能会在原材料等某些环节做不合规处理,而药效是无法保证的”。
作为感冒常用药“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原料,本次板蓝根中药饮片不及格情况受到市民关注。记者在《通告》中留意到,被通报板蓝根不及格的公司中并无广东企业上榜,并且接受记者采访的广州市内部分生产板蓝根的中药企业均表示与涉事企业无中药饮片相关业务往来。
另外,记者走访海珠区大参林、金康药房等连锁药店发现,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板蓝根颗粒(10gX20袋)一包售价在9元至13元左右,并未见到所谓“两元一包”的板蓝根颗粒。
管控趋严市场或“洗牌”
从本次《通告》来看,相关部门释放出严控中药质量管控这一信号。据记者了解,中成药质量控制,尤其是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一直是薄弱环节,为此,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全国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宣布将严查中药饮片的质量。随后,不少省份陆续发布中药饮片重点监管目录。而等到《中医药法》7月1日正式实施后,对中药饮片的管控将更为严格。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对中药市场发展带来利好。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在严管之下,农残超标、含量不足的中药原材料将被市场淘汰,而合规种植生产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价格未来或有所上涨。在原材料成本提高后,中药原材料、饮片乃至中成药生产料将出现“洗牌”,大批不合规的中小企业会被淘汰。(信息时报记者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