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员积极向企业科研人员请教技术创新点,认真参观实验室及生产线,并亲自动手拆装实体产品;同时,针对企业的专利工作需求,审查员对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书撰写等内容的面对面培训……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实践团在2016年底赴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上海张江)基地(下称上海张江基地)开展审查员实践培训时的场景。
记者了解到,截至“十二五”末,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先后批复成立了包括上海张江基地在内的13家审查员实践基地(下称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承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调研、实践和实习项目,为及时更新审查员专业技术知识、帮助审查员更加准确地把握现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提供了条件,促进其更加公平和审慎地进行专利审查;同时使审查智力资源直接与创新主体对接,在服务实践基地乃至地方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交流服务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加强审查员在岗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审查员专业技术知识,拓宽对企业专利工作的服务途径,提升服务效果,自2008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便开始探索设立实践基地。
据了解,实践基地主要设立在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贸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内,依托园区内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承接专业技术知识更新与实践、专业技术调研、专业技术实习等专业技术实践活动,同时根据需要提供知识产权交流和服务平台。“经过多年发展,实践基地已经成为审查员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提升审查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成为审查员深入一线了解创新主体专利状况、服务创新主体的纽带。”相关负责人说。
“十二五”期间,实践基地承担了大量审查员实践培训工作,累计为1400余名审查员提供一线专业技术知识更新与培训,帮助审查员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审查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使之成为真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为提高专利审查质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实践基地还积极结合创新主体需求,为创新主体提供服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创新主体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培训需求。随后,审查员在实践基地针对需求进行相应的专利知识培训,帮助创新主体提升专利实务水平。“为帮助创新主体切实提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成立了企业专利实务教学小组,专门开发适合于企业培训的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涉及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4个方面。按照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系列,既有专利基础ABC等基础课程,又有专利分析、专利挖掘、专利权质押等适应社会需求的热门课程。”该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参与实践培训的审查员累计深入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实务服务,其中利用开发课程赴实践基地授课600余次。从实践基地的反馈来看,所开发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针对性,基本满足了各类企业对知识产权培训的需求。
特色优势凸显
“十二五”时期,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作用、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为专利审查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实践基地,审查员实践(北京中关村)基地(下称北京中关村基地)、上海张江基地和审查员实践(武汉东湖高新区)基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十二五”优秀审查员实践基地评选中脱颖而出。
上海张江基地作为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基地,在典型培训课程设置方面下足了功夫,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参加实践培训的审查员都能接触到企业一线的研发生产活动,帮助审查员进一步了解各领域的实际生产流程及国内现有技术水平。如审查员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实践期间,该研究院针对审查员关心的技术问题,设置了《石油化工技术进展》《化学反应工程与反应器技术》等课程,向审查员介绍有机原料、煤化工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技术发展趋势。
依托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较好的地缘优势,北京中关村基地自2010年成立以来,企业申报数量和对审查员的需求数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递增。针对旺盛需求,为了有效实现技术领域的精准匹配,确保审查员和企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北京中关村基地加强了源头设计。一方面,该基地提前梳理申报情况,从企业性质、园区分布、行业领域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了解企业专利工作所处阶段,将企业分级分类,在充分权衡审查员对于技术知识更新要求以及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参与意愿强烈、行业特色鲜明的企业作为实践单位。另一方面,北京中关村基地通过强化前期沟通,不断优化活动日程,最大程度地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据介绍,除了对先进实践基地进行表扬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将定期对实践基地进行增补和删减。“一般每一两年我们就会根据需求增补新的实践基地,同时,一些工作不到位、实践效果不好的实践基地将被调整出去。”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希望各实践基地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深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之路上做出更大贡献。(记者胡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