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购物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供不应求,大于13亿的市场,谁都想切下一块美味的蛋糕来品尝,然而随之而生的是网络掩盖下的虚假。假货频繁被爆光、销量也存在虚假、就连店家的等级也存在作弊现象。
就产品分类来看,服装类产品已然是互联网造假的重灾区。据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数据显示,互联网上质量风险较为突出的产品分布中,成人服装占30.25%,仅次于占比最高的其他(31.20%),儿童服装占7.64%,鞋类占6.37%。
究其假货的源头,人们难免会聚焦占据着整个中国互联网市场60%—70%的阿里巴巴,一段时期以来,阿里和阿里的符号代表——马云先生同时被赋予了光荣与耻辱、颠覆者与破坏者的标签。阿里曾被工商总局因抽检淘宝假货率达63%而遭受“掴掌”;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遭到美国贸易机构的警告;曾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列入“恶名市场”黑名单;曾在2016年米兰面料展上被三次嗤之以鼻……客观来说,从其自身利益链条以及资本层面来说,淘宝不太会故意售假,或者也不会纵容假货。要知道,已在美国上市的阿里,一旦售假属实,其将逐步催垮阿里整个电商生态。然而,阿里的喊冤洗白之路似乎还很漫长,它需要在实际打假行动中,不断地实现和垒加切实的成效,才能换回舆论对它的重新考量。
然而尽管阿里淘宝已多次主动打假,包括不久前马云现身阿里治假团队誓师现场,对着300多名员工喊话,但是打假成效甚微的数字背后,淘宝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奈,还有对深入人心的假货阴影的焦虑。
在中国市场,奢侈品牌面对假货泛滥颇为无力。据世界海关组织估计,假货占时尚行业全球贸易总量的10%。这意味着,每10件时尚商品,就有1件是假货。在中国,由于制造业发达,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调研,奢侈品假货的市场可见度是真品的6倍以上。意大利奢侈男装品牌Kiton前中国区总监贺斌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亟须解决监管缺失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各电商大佬,哪一个能率先“清场”,谁就将获得品牌方的青睐。阿里的接连重拳已吸引巴宝莉的入驻。奢侈品领域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面对奢侈品牌在华切入电商的趋势,2016年将有大量销售非正品的奢侈品电商公司崩盘,消费者将得到应有的红利。
显然,阿里淘宝只是中国假货藏匿的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平台,就像淘宝在近日315前在游说时所言:“今天消灭阿里巴巴容易,消灭假货难。如果把天猫关了,把淘宝关了,中国从此无假货,那么简单的事我们马上就关,问题是关了没用。我们不是要启动一个打假阿里队,而是需要启动一个打假中国队。”
是的,电商平台不止淘宝一个,关了淘宝,还有各种宁、各种东、各种店、各种海淘、各种海外购……可以说,假货不仅仅是互联网的难题,它更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集体自卑与诅咒,从假名牌服装、假冒鞋子到假药品、毒食品,甚至是令人发指的“从娃娃抓起”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正在“热播”的刺痛中国人神经的“疫苗”事件……我们在找寻安全感的过程中止不住地要问,人性、机制、监管,你们都去了哪里?
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说,我们并不会去主观上追求假货,那么,如此多的假洋牌服装等能摇曳多姿地穿梭于你我之间,实实在在地说明了它的市场需求,存在即合理,假货难除还在于根基牢固。
商人是逐利的,假货是人性的贪婪所致,这是人类永远无法彻底解决的一个战争,因为人类总是希望不付代价快速发财。但在中国,假货曾充当了一个“强盗爱上了渴求高歌猛进的平凡姑娘”的角色,中国(平凡姑娘)作为世界工厂的代工身份,其山寨复制能力强大非凡,甚至已经让制造假货成为一种经济现象,乃至支撑起了地方区域的经济基础,不能不说,“强盗”可谓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类有其自身的劣根性,所以从监管、法律、道德等层面进行约束成了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中国这种与假货之间曾经的发展关系也制约了监管的有效实施。经济需要发展,难道真的要让所有人购买正版LV或耐克?可以说许多小工厂都靠做这些假货生存。现在的淘宝小卖家也一样,真的要抓,整个市场一下子就萧条下来。然而,反过来,也许“强盗”蛊惑“平凡姑娘”的当初,或者正是由于我们的监管和惩罚显得过于软弱才使得他们生根发芽。
有需求就有市场,作为消费者,记者深有体会,很多消费者则是“知假买假”。因为真品相对昂贵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无法承担,这时候,假货则能占领这块介于虚荣心与购买力之间的巨大空白市场。很多时候,消费者已经判断出网店销售的商品可能为假货,但由于过于低廉的价格和可以接受的仿真程度,还是会选择购买。而电商假货也恰恰击中了有点小钱、没啥闲钱、爱面子想装的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在大多数电商逻辑中,这不算“造假”,因为“一分钱一分货,我们没有欺骗顾客”。
基于利益的驱动和消费者的高攀心态,假货才有了产生和流通的土壤。从国家层面,我们的经济发展确实值得肯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打假的决心和努力也可以看到,“专项治理”“集中焚烧”“成果展示”,但假货仍然是屡禁不绝,可以说,打假是国家主观上努力为之而不得之的真切愿望。
实质上,当正视打假这个问题时,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没有优越感可言,这是一个国家集体的焦虑与尴尬。就中国的经济而言,我们还需要在是保护品牌还是保护经济间做出权衡。未来,我们期待经济结构升级和知识产权更被重视,因为,这是我们得以重获安全感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