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淘宝等电商网站,春运期间12306购票平台,除夕当天各大节目中“咻一咻”抢红包……这些在特定时间拥有极高用户访问量的使用场景,无法想象若只有传统的几台服务器如何支撑其顺畅运行。事实上,正是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计算资源的合理动态调配,才保障了如今互联网环境下众多网络应用场景的平稳运转。
云计算是典型的全球竞争产业,2016年更被视为是云计算的爆发之年。公有云是云计算服务模式中的一种,目前,在全球公有云市场上,亚马逊云服务(AWS)占据着行业老大的位置,坐拥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我国的阿里云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各大企业在云计算市场展开了激烈角逐,价格战频频上演,同时不乏专利战的风险。美国云计算专利纠纷频现,我国企业还需加强核心专利的布局,作好应对各种竞争的准备。
公有云风起云涌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词常被互联网创业者挂在嘴边。作为云计算服务模式的一种,“公有云”又是什么?
通俗来讲,“公有云”是一种租赁模式的云服务,相关企业通过对IT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样一来,用户就不需要再购置自己的服务器,由服务资源供应方提供服务和运营维护,进而降低用户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那么,公有云又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呢?上海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蒋烁淼举例说,“双十一”当天,当大部分用户集群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时,游戏、影视等相关内容的访问量就会降低。当这些数据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后,云计算就可以将资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以满足用户的各种场景应用。
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行业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可达到2040亿美元。
“如今,在美国,无论是新成立的创业公司还是发展成熟的大企业,没有一家公司会像从前一样购买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了,通过购买公有云的云计算服务已经可以很好地保障企业的顺畅运转。”蒋烁淼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美国的云服务市场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亚马逊AWS占据了美国云计算的一半市场,另一半亦由微软、IBM、谷歌等巨头把持,市场格局很难撼动。
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约占美国市场的1/10,发展前景巨大。在国内,阿里云占有超过31%的公有云市场份额,成为能与亚马逊AWS等国际云计算巨头抗衡的企业。作为新兴的技术领域,国内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除了阿里云外,很多传统IT巨头已迅速转变战略,向云计算市场转型。目前,传统IT企业如腾讯、华为、百度、金山等,后起之秀如青云、UCLOUD等,众多科技企业相继涌入到云计算的大潮中。随着大中型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纷纷试水云服务,公有云开始进入主流业务,不再是初创企业的专属。
看专利仍有不足
公有云技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涉及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分布式资源管理、信息安全、平台管理等众多领域。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外企业也纷纷加强该领域的专利布局。
“2010年以来,云计算领域的专利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建军向本报记者介绍,2010年云计算技术刚刚成为热点,国内外专利数量基本持平。近年来,涉及云计算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几乎以每年100%的增长率大幅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最新发布了《云计算关键技术专利态势报告(2016)》,对2006年至2015年云计算的四大基础关键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资源管理平台及平台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全球专利态势进行了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在虚拟化技术领域,国内整体专利增长速度高于全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该技术领域近十年的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共计1.6万件,在华专利申请数量达5200件;在分布式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万件,在华申请达4500件,其中,IBM、微软在美国和中国均有布局且专利数量可观;在云计算资源管理方面,全球专利申请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总量超过4100件,在华申请接近3000件,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企业正在不断加强该领域的中国专利布局;在软件定义网络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与欧美步调较为一致,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以及专利布局,并占有较大的话语权。
以我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阿里云为例,其核心技术是由阿里云自主研发、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此外,阿里云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ET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功能。目前,ET开始在城市治理、交通调度、工业制造、健康医疗等领域成为人类的强大助手。基于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强大的计算能力,ET的感知和思考能力正在多个领域不断进化。”阿里云相关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阿里云提交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底层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上,而后者将是阿里云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可以说,我国云计算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欧美国家。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曾表示,中国在IT领域一直被美国压制,在云计算时代中国终于走在了世界前沿。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在公有云技术领域仍存在专利布局不足的情况,核心技术较少,专利布局重点不突出。”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朱健表示。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3月,在与云计算直接相关的技术领域,微软已提交相关专利申请1753件,遥遥领先,亚马逊提交了127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家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总量约为300件。
竞争中暗藏风险
近年来,为了抢占公有云这一红海市场,国内外巨头企业和创业公司都在加大动作。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公有云市场的格局尚不明朗,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未来几年或会引发新一轮的混战。
市场竞争中,国内外企业间的价格战如火如荼。2014年,亚马逊AWS在中国正式落地,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2014年开始,阿里云作为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引领者每年降价十余次,年降幅高达30%,每轮降价之后都有国内其他厂家跟进。此外,腾讯云和阿里云在2014年和2015年大打价格战,在云存储和云数据库等业务上轮番降价。
同时,受监管政策的影响和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国外云服务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受到一定限制,在国内的发展也一直束手束脚。业内专家表示,尽管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竞争孰胜孰败尚未可知,但云计算领域专利诉讼苗头已现,各大企业抢夺市场地盘的同时,亦不可对专利问题掉以轻心。
2010年,客户管理软件供应商salesforce诉微软云计算软件侵犯专利权;2014年,美国“云计算专利第一案”阿卡迈诉莱姆莱特侵犯专利权一审有果;2014年,美国软件公司OpenText向云存储公司Box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索赔2.68亿美元……近年来,云计算领域的专利纠纷频发。“先专利后产品,巨大的云服务市场带来的利益纷争,将有可能催发云计算领域的专利纠纷甚至专利大战。”梁建军强调。
梁建军建议,国内相关企业应尽早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密切关注专利竞争情报,对云计算领域的关键专利、核心专利等开展分析预警,作好应对专利风险的准备。朱健则表示,公有云相关专利的技术主要围绕软件或虚拟装置,其核心技术仍是软件类,因此相关企业在专利诉讼中或将普遍面临举证难等问题。为了避免专利侵权风险,我国企业还需加强公有云领域的基础性技术研究,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掌握技术的话语权。(本报记者陈婕实习记者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