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游市场刚起步时,因为大量资本涌入,不少开发者为了赚钱选择打版权擦边球,盗用IP来扩大自己手游的影响力。
从2013年手游元年至今,中国手游的快速增长一直令人侧目,成为市场公认的千亿级别“风口”行业。
随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形成,手机游戏付费收入也逐年增长,但在看似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手游盗版问题一直相伴而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抄袭、换皮、虚假宣传的山寨游戏,抄袭成风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这类游戏生命周期短、同质化严重,部分盗版游戏厂商为快速获取用户流量,通常借助知名端游长期积累的知名度,直接使用他人知名端游名称作为手游名称,这类行为通过侵犯他人游戏注册商标、“搭便车”引起用户混淆、抢占用户。除商标侵权外,盗版游戏在内容元素上的仿冒侵权更是屡见不鲜。正版游戏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优质IP的游戏改编,不惜斥巨资获取授权,而部分企业在不支付任何版权费用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IP进行游戏改编,抢占或是蚕食正当经营者的相关市场,扰乱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畅游、完美世界成立维权小组,半年下架100款侵权手游;腾讯组建专门的游戏维权团队,2015年一年在北上广深等地提起诉讼案件上百件,涉及到商标、版权、不正当竞争等各种案件类型。
开发成本低
北京市海淀法院发布的一项课题调研报告指出,开发一款新网络游戏的成本高、时间长,而山寨一款热门游戏的成本只有正版游戏的1/4,侵权游戏可以快速上市、很快回本,巨大的经济诱惑使得游戏侵权者屡屡不惜以身试法。
业内人士也介绍,移动端游戏天然具备侵权的“优势”,移动游戏开发难度和成本较低,大量中小规模开发团队涌入。对这些团队而言,“赚钱”和“生存”的重要性远大于版权,而移动游戏生命周期短的特征则可以让侵权者捞一笔快钱后从容脱身。
维权难
抄袭前,企业会权衡侵权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多数发现收益远远大于侵权成本,所以愿意侵权。另外“维权成本比较高,赔偿比较低,导致侵权行为难以制止,甚至比较泛滥。
一旦被起诉侵权,被侵权者自然希望谋求维权,比如提出索赔。但是,一般侵权索赔往往几千万,但法院判赔金额一般在几十万到两三百万。而游戏是个高附加值产业,一般收入都以百万、千万计,大型游戏更是月入过亿元。较之侵权收入,判赔成本很低廉。与之对比维权成本又很高昂。
从现状来看,手游行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并不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本身就不足。当前,除了大厂有专门的团队在做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申请,不少创业团队人力紧缺,即使研发了新东西,也不会有人力及时去申请知识产权,导致遇到侵权事件时,要“追溯”整个研发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研发在前,非常困难。
承办过大量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建议,游戏行业侵权案例诉讼成本高、耗时长、维权难,建议原告公司可以将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放在一起主张。因为著作权侵权认定司法实践采用的是“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证据标准高,而不正当竞争保护的范围更广,认定证据相对容易。同时,原告公司可先通过发律师函维权,以较快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侵权行为。
最后:
只有大力打击盗版,破解、销售、提供下载的该惩处的惩处,该罚款的罚款,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根除陋习,放宽审核的门槛,鼓励新题材,毕竟良好的市场环境才是游戏产业得以发展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