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杰编辑|付迎爽
为了给2016年的双十一造势,魅族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演唱会。歌舞升平中,100万部的总销量与500%的同比增长,也算不负公司的期许。不过这样的快乐还没持续一周的时间,让魅族烦心的事儿就出现了。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举行投票,决定调查一些中国的移动设备制造商涉嫌侵犯高通公司专利权的事件。在此次调查中,珠海魅族科技公司、珠海魅族通讯设备公司、DestTechnology公司,以及LGYD公司成为主要目标。
为了让魅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高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针对该公司的专利封锁。在美国发起诉讼的同时,高通还在慕尼黑法院起诉了魅族专利侵权,并在法国发起针对魅族的侵权扣押行动,采集其侵犯专利的证据。算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的诉讼案,高通已经在全球四个重要地区吹响围攻魅族的号角。
专利诉讼是持久战。企业之间的利益权衡,往往很难在短期内收到法庭的裁决。因此短期之内,不会有禁售令出现,切断魅族的粮道。不过放眼长远,剪不断、理还乱的诉讼状是个沉重的负担。高通的逼仄,将让魅族时时活在专利的阴影中。
全球围剿魅族,对高通而言值吗?答案是肯定的。对高通而言,无论是遵从游戏规则的需要,还是在手机产业链树立行业威信,捉住魅族这只“专利硕鼠”都是很有必要的。
2015年2月10日,经过14个月的调查取证,以及九轮正面交锋,高通宣布已同意向中国国家发改委支付60.88亿元的(约合9.75亿美元)罚款。高通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接受了处罚结果。
根据判决结果,高通按照整机售价收取授权费的模式没有改变。与以往不同的是,授权费的计算基础为设备净销售价格的65%,这为手机厂商节省了35%的专利成本。换言之,高通用60.88亿元的成本,为手机厂商们提供了一个专利折扣价。
对这次亏本的买卖,高通没有异议,反而业界颇有微词:高通按照整机价格收取专利费的本质没有改变,这似乎并不合理。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保留高通的商业模式,是为了维护手机产业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此针对高通垄断的争议暂时告一段落。
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高通找到手机厂商们签订专利授权协议。在2016年8月与vivo达成3G/4G中国专利许可协议之后,高通已经与超过200家的中国公司达成了专利许可授权协议。一切都很顺利,不过魅族对此并不满意。
2016年6月,魅族举行发布会,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表示,电子消费品的最终流向是用户市场。按照高通以整机售价收取专利费的游戏规则,会让消费者承担高昂的成本压力。同时,高通会与每一家终端厂商单独协商收费方式与标准,其提出的有关专利许可条件和计费方式,是高通单方面的商业要约,同样不合理。
双方各执一词,分歧巨大,最终对簿公堂。不过令各方颇感意外的是,魅族站在消费者阵线上的言论,并没有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有观点认为,在国家发改委与高通结束专利诉讼案之后,新的游戏规则已经形成,这也基本上被认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裁决。如今魅族将消费者的诉求作为挡箭牌,借助舆论之势逆潮而动,是观念的退步。
在舆论压力不断放大的同时,现实的生存条件也开始恶化。有传言表示,三星Exynos技术支持部门已经解散,猎户座处理器很可能将为三星独享;华为麒麟芯片技术领先,不过也只是面向华为终端开放;至于其他处理器平台,更是难入魅族法眼,因此2016年,魅族推出的所有产品,平台合作伙伴只有联发科一家。
此次事件之后,各方都在留意事态进展。这里面包含着对魅族命运的关切,也有对和魅族状况相同,其他企业发展的关切。因为这一段时间,遇到专利困扰的,不止魅族一家厂商,维护专利正在成为手机行业的群体性事件。
日前,音频技术研发企业杜比实验室将OPPO和vivo告上了印度法庭,指控其手机产品侵犯了杜比的专利权,且没有支付相应专利费。事后,OPPO向法院账户提交每台设备34卢比(折合3.44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取消了禁售令,并表示将与杜比公司展开后续的技术细节沟通。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OPPO与vivo两大手机厂商正处于发展巅峰期,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分列第一和第三位;两大厂商产品的利润空间远高出其他竞争对手,因此支付这部分保证金并不会影响两大企业的正常运转。
然而国内规模OPPO与vivo相当的企业并不多。在手机市场中,能够持续缴纳巨额专利费的厂商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放缓之后,手机厂商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破财免灾型”发展模式没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在手机市场,加强专利储备仍是厂商们的必经之路。即使是OPPO这样极为重视开放渠道和营销宣传投入的企业,也在申请了快充和拍照等专利技术。虽然这种内生发展模式投入巨大且见效周期长,不过随着专利诉讼案越来越多,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这部分欠缺的作业,迟早还是要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