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在即,无数国人已经开始为今年的网购狂欢摩拳擦掌。让许多人忽视的是,大大小小的消费陷阱也正在前方。日前,浙江省工商局正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监测行动,聚焦网络虚假宣传、违法促销、巨奖销售、假冒伪劣等七类问题,突出对“双11前”“双11”“双12”三个网络集中促销时段(点)进行全网实时监测。
责任一旦失守,违法销售、假货必然畅通无阻。浙江监管部门率先亮剑,为网购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从国家工商总局多次抽检的高不合格,到阿里、京东等高调网络打假,一直以来网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日趋复杂和加剧的。除了职能部门和电商平台,公众和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是任重道远。长远来看,只有社会各方积极主动,形成监管合力,才能有更健康的网购环境。
政府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介入监管,尤为关键。拥有刚性的监管权和执法权,强大的组织力量和信息获取能力,监管部门对日常实体商业和网络商业监管应一视同仁,将网络打假也作为社会治理的主战场。浙江工商行动不过半个月,已经删除违法商品信息125条,关闭网站(网店)21个,发现违法线索1267条,体现了政府监管的积极效应和深远影响。目前,浙江各级网监部门和市场监管所作为网络监测主体,全面监测和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同时鼓励各地组织和发动“剁手”买家志愿者、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来获取各类网络违法线索。社会合力的加成效应正在显现。
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销售企业,都应主动担当责任,对消费者负责。近年来,网购相关投诉成为媒体焦点,各类电商平台也切实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阿里巴巴的马云说称“阿里巴巴打假投入不封顶,打假进人无上限。”据了解,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就阻击、删除假货链接1.21亿条,对网上商品也形成了严密的甄别、抽检机制。而其通过大数据对假货根源的深入判断,也为执法部门线下打击提供了准确线索。可以说,许多互联网企业已经认识到网购问题的危害性,并投入巨大力量打假。对网购售假等问题零容忍,销售商才会守规矩。
保护自身权益,网购消费者应加强自我防范,并主动寻求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帮助。在即将开始的网购狂欢中,“剁手族”们可得留意,发现问题的商品果断不买,万一被坑要第一时间向厂家和平台投诉;网购遇到违法、假货线索,也要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