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门窗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不同品牌门窗的外观设计也近乎相同。对此,自主创新设计的品牌往往是“有苦说不出来”,确定赔偿的数额、侵犯行为认定、维权成本高等是门窗产品原创企业维权面临的三大难题。因此,门窗企业在迎战侵权行为时,势必需要过关斩将。
门窗市场侵权现象不断企业维权面临的三大难题
一、赔偿金额确定问题
打专利侵权官司首先难以确定的是赔偿金额问题。通常情况下在门窗专利侵权案件中,企业上报给法院的索赔金额是根据涉嫌侵权产品的数量、涉嫌侵权企业的店面数量及涉嫌侵权企业的销售额等信息计算出来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个索赔金额只是个估算值。“被告企业的营业额并不完全透明,甚至可能造假,这会让原告企业的索赔要求大打折扣,被告也可能逃掉大量违法成本。”
二、侵权行为认定问题
虽然门窗的专利权认定已细致到产品的每个零部件,但抄袭企业只对产品零部件形状稍作改动的做法并不构成侵权,这让产品原创企业维权时难以找到证据。“毕竟都是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把零部件稍作改动不会对门窗使用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却可以轻易规避侵权风险,一些企业有意识地这么做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给侵权行为认定造成了障碍。
三、维权的成本高问题
在衣柜产品的外观专利维权过程中,维权成本高、费力不讨好等现象令很多原创企业感到头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原创企业花钱打官司,赢了还好,如果输了,这笔钱就等于“打了水漂”。此外,在维权过程中,原创企业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取证,包括调查店面数量、产品销售情况和价格,拍照取证,必要时还要购买侵权产品,这种人力、财物、时间的投入对原创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一旦侵权行为不被认定,则这些开销必然都要由原告企业承担。
据了解,在门窗知识产权侵权案中,包括外观专利侵权、商标侵权,在赔偿数额方面往往依照权利人的损失、侵权所得利益以及权利人的许可使用费顺序赔偿,但在取证方面,往往难以按此方式赔偿,大多采用法定赔偿办法。目前,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法定赔偿数额最高是100万元,其中包含律师费及调查取证的合理开支。因此,打侵权官司得不偿失的现实情况让很多原创企业宁愿对侵权行为忍气吞声。
因此,尽管国内门窗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但还是有不少企业是打落牙往肚子里吞。对此,专家提醒广大企业,要想树立行业健康的发展,还需大家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