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临前,苏州市质监局抽检了百批学习用品并发布风险报告,其中93%的作业本样品被检出含荧光性物质,92.5%的橡皮擦样品被检出含增塑剂。
这些都是老问题,年年检、年年存在,这样的新闻甚至让人习以为常,甚至有点麻木了。问题出在哪里?
目前在市场上,相关部门查出学习用品不合格,一般都是以罚款、没收不合格学习用品为主。可是查出的很多都是店家和网上销售平台,数量有限,而企业同批次产品到底生产了多少,有没有全部下架并不是很清楚,处罚也比较轻。
要保证学习用品质量,执法一定要严。上周,苏州市相关部门发布《工程运输车辆通行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工程车辆若严重违法,不仅机动车驾驶人,其所属单位的经营,也会受到影响。工程运输车与学习用品属于不同的领域,对此不好做简单类比,但我们能否学一学管理工程运输车的“严”?
当查出不合格用品,相关部门能否实行首问制,追根溯源到企业,或联系外地的部门共同推进,对企业进行彻底调查?凡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不管本地外地一律进入黑名单,不准进入苏州市场。对销售商则比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论处。同时,学习用品不合格,给孩子身体健康埋下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和企业主的主体责任,切实问责。
另外,在目前的大流通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局限于一地,有可能流向全国,这就给各部门执法增加了难度。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平台,企业是否合法、守规、守信用一目了然。对于不守规的企业各个地方共同不让进,坚决“踢出”,增加违法成本,如是良币方可以驱逐劣币,学习用品不合格才有可能不再老是成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