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美国第四大市值公司的亚马逊最近摊上事儿了。拥有240年历史的德国凉鞋与休闲鞋制造商勃肯宣布,将全面退出在亚马逊的销售。原因是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销售的产品存在假货问题以及违反定价规定,使品牌自身遭受了重要损失。不仅如此,根据美国一家专门跟踪电商假货信息的网站“假货报告”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型跨境电商亚马逊和亿贝在打假方面成效不明显,亚马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假货问题。
近年来,亚马逊不断邀请第三方卖家进驻。目前,约有200万第三方卖家,近3.5亿件商品在平台上销售,为亚马逊贡献了超过四成的商品销售额。然而,一些第三方卖家销售的品牌产品和官方零售的价格相差巨大,甚至还会购买虚假好评以蒙骗消费者。然而,尽管存在假货,亚马逊对于打假的力度显然不够,为了避免假货困扰,许多品牌选择将全部商品与售后交给亚马逊打理,而亚马逊根本无暇顾及所有商家。目前的反假措施属于事后打假,而且严重依赖于消费者投诉。亚马逊作为交易平台提供方,只要及时处理投诉,法律上也不强制其将全部假货下架。如何消除电商的假货之困?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就此做出解读评论。
赵萍:电商行业的假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垢病,中国的电商网站更是在国际上成为众矢之的。其实卖假货已经成为亚马逊、亿贝等网络零售商平台的通病,除了电商平台外,像在美国,实体经济的假货问题也很严重。尽管美国政府号称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去打假,但是所查封的假货也不过是九牛一毛。2012年美国当局查封的假货货值达到12亿美元,2013年查封的假货货值竟高达17亿美元,一年增长了38%。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比如德国,联邦消费者协会进行的调查显示,德国网站上销售的假货差不多能占到总销售的10%左右。
谈及假冒伪劣问题,大部分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假冒的名牌手表、盗版碟、名牌包等。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买这些看似无害、廉价、好看的假货,质量差点也没关系,其实假货的危害绝不仅仅限于质量不好,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2013年仿冒商品的总规模已经达到460多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5%,规模之大,已经和毒品市场大致相仿。
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形式,如何打假?我认为打假必须与时俱进,首先需要全球治理,一个国家内部的打假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比如在美国,打假已经与国家安全相提并论,而美国负责打假的机构叫国家知识产权协调中心,这个中心是美国打假的秘器,它不是一个联邦的政府部门,但是可以协调17个联邦的部门。就像全球反恐一样,打假不只是有国内重拳出击,同时也要进行全球的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假货就开始迈出过门,在世界各国之间流通。像美国的国家知识产权协调中心就曾经与中方的警方合作,打掉了一个面向美国的假冒安全气囊的分销网络,还曾与墨西哥和中国香港合作,打击假冒伪劣的问题。除了政府之外,其实还需要全民皆兵,打假不只是实体店的责任,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平台也责无旁贷。美国大型电商企业的售假,主要是在引进第三方的时候,对于售假、制假行为没有进行事前的检查,因此网络平台必须加大监管力度。而对于名牌等特定产品的吸引力,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能用较少的钱买到假货,这是制假、售假非常重要的市场驱动因素。因此,除了政府和商家要加大打假力度,每一个消费者也有责任在肩。
另外,在打假的时候必须要有重组的法律保障,因为有严格的法律保障打假才会有底气,对于制假、售假者才会更有威慑力。比如美国的刑法规定,从事假冒伪劣的批发交易行为是犯罪行为,初犯者要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而重犯就要面临20年以上的监禁,还要罚款500万美元,;而对于制假、售假的企业,罚款金额更高达1500万元。德国也规定,一旦被高知某个网点售假,第三方平台就必须采取干预措施。因此,多方参与,国际共治,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打假的各种手段必须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