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周砚指出,当前,无论是从科技创新的投入或者是从论文产出等项指标上,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无疑都是居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据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显示,中国内地以47。47分名列榜首第29名。
“我们创新能力很高,但是我们创新的效益排到第29名,这个名词和我们的创新能力是极为不相符的,应该看到,在我们来讲虽然有很多很好的专利,专利的储备量也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我们的创新主体缺乏,市场运营渠道和能力以及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造成很多的专利仍然处在沉睡的状态,我们还没有把这些专利成功地推向市场。”周砚称。
就各高校来说,这个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是低于5%。由此可见,我国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效还是很不尽如人意,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远没有真正转化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的能力等不等于创新的效益,比如专利的申请量,发明专利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世界第一的专利等于不等于世界第一的实力?所以我们说创新只是手段,而将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周砚称。
专利运营可提升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
如何才能够提升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周砚认为,专利运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所谓专利运营,简单的说就是专利的运用与权利的运营,这并非是一个新概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专利运营早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较为普遍和广泛的活动。
据周砚介绍,美国的IBM公司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连续22年成为了美国年度获得专利授权最多的企业,累计获得的美国专利已经超过了8万项,近年来,IBM的专利使这家电脑服务巨头每年都获得了约10亿美元的许可收入。包括美国的斯坦福大学,2014年全年签订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已经超过了100项,专利许可的收入超过了1亿美金,此外,仅2014财年,斯坦福通过解锁持有的121家公司股权所获得的收益就达到了2320万美元。
“这些企业和大学,包括最近十多年来新出现的专利运营公司,他们的专利运营活动都在把自己所拥有的专利知识产权通过各种方式来扩散到其他企业或产业,从而来获取创新所带来的增值和溢价,这也就是我们专利运营的核心所在。”周砚称。
专利运营活动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同样显著,活跃的专利运营市场能够大幅度增加高价值专利向产业的转移扩散,有效推动新技术和新标准的应用,从而使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效能、质量和竞争力得以提升。
现在在我国专利运营正在方兴未艾,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分两批在全国认定的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70多家,2014年我国第一支专注于专利运营和技术转移的基金睿创专利运营基金和由北京市政府政府倡导并出资的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先后在京正式成立,这一年也被业界誉为我国的专利运营元年。
“基本上来讲,创新应该是时代的强音,是时代的精神,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所在,我们所说的专利运营正是贯穿于科技创新全过程的专利运用,专利运营指的是既注重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成果的产生,同时也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的综合的运用。”周砚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