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ICT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智能终端设计及制造企业、电信设备制造企业、芯片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的数百位专家和代表,就ICT产业变革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卢希、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处长刘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泽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于生多致欢迎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主持开幕式。
卢希在致辞中指出,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正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发展态势。当前,重点领域的专利布局与运用、ICT产业良性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与保护等问题不仅没有消除,反而随着产业变革升级呈现出更加多元与复杂的态势。在这一形势下,对ICT产业知识产权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一直以来,工信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应用能力的培育,深入实施了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程和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指导和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充分释放市场的创新潜力和活力,促进知识产权优势切实转换为市场竞争优势。
“互联网+”战略的推进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于慈珂表示,近几年,互联网企业不断加大在版权内容采购与自制内容方面的投入,形成了良好的版权生态,使网络版权产业的产值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也给网络版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当前,国家版权局将工作重点集中在网络版权的监管以及网络侵权盗版的查处上:一方面,规范网络版权,加大数字版权保护和转载版权监管的力度,尤其是对网络音乐版权和网络存储空间版权的监管;另一方面,坚决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查处大案要案,依法整治网络空间,建立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刘洋透露,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局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正从三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研究,积极应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二是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保护力度;三是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助推ICT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在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居首位,在2009年到2014年七大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占据31.53%的份额。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ICT产业也是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区,一直处在全球专利战的前沿,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通信企业“走出去”中面临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