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在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要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掌握认识发展趋势和准确分析经济形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现和使用经济人才、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新的本领。”中央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为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更是领导干部驾驭工作的新指南。
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积极响应中央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做好知识产权管理,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付出努力,多下功夫。
首先,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能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需要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更需要通过创新、创造形成高质量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有利于公众获知最新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避免了科技创新的重复和创新成果的积压,从而可以使全社会的科技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领导干部特别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专利既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又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专利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国际上激励和保护发明创造、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制度。
其次,要提高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学习能力。要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知识产权制度是“舶来品”,现行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大多都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学习借鉴的成果。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相对而言,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也进入变化、调整的活跃期。发达国家主要强调保护,发展中国家则积极倡导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成绩斐然,激励创新的作用逐渐发挥,促使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至今,发明专利申请量等知识产权指标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通过多边、双边合作,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拓宽视野,学习研究知识产权制度,把制度的内涵与推动本地区改革开放、关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新形势,为完善区域产业政策、创新发展、企业“走出去”等工作做好服务,趋利避害,积极作为,发挥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提高对知识产权事务的统筹协调能力。知识产权内涵越来越丰富,已经从传统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逐渐拓展到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领域。与之相对应,在工作体系建设上,应加强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要加强沟通,集中力量,协调统筹执法等工作。在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中,需要展现良好的大国形象。因此,领导干部既要积极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更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把各方资源调动起来,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事业顺利发展。
第四,要提高适应“互联网+”的能力。“互联网+”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推动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新形态,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商贸物流、信息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主动适应“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树立新思维,采取新行动,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融入创新发展大局,打造知识产权支撑下的创新经济发展新时代。(潘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