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从事专利审查工作16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李琼对专利审查业务的学习从未间断,其专利审查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得益于此。基于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业绩,在我国专利法实施30周年审查贡献榜中,李琼位列其中。
从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到有目的性地“被动”学习,16年来,李琼在计算机领域专利审查的工作岗位上十年如一日,而学习则是她不断提升专利审查能力的“法宝”。
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
“缺哪儿,补哪儿。”李琼觉得用这句话形容自己最为贴切,这使她在专利审查方面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入局之前,李琼在一家企业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工作2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琼了解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招聘,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她成为了一名专利审查员。
自1999年入局以后,李琼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专利审查工作。谈及刚入局的经历,李琼坦言,刚开始,她对专利审查不甚了解,但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专利审查需要用事实说话,需要依法审查,我非常喜欢这种工作方式。”李琼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凭借对专利审查工作的热爱,她从零学起,积极学习专利审查的基础知识,逐渐熟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此外,为提升自己的专利审查能力,李琼还主动学习国外的专利法以及专利审查指南,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审查经验。“我国专利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专利法的立法思想,因此,我经常看欧洲专利审查指南的一些案例,通过学习他们的案例,我的思维更加开阔,对法条的理解更加深刻,这对我从事专利审查工作有很大帮助。”李琼表示。
在李琼看来,从一个对专利一无所知的“新人”到一个专利审查能手,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是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在专利审查工作中,李琼针对自己的工作短板,缺哪儿,补哪儿,这使她的审查能力和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有目的性地“被动”学习
如果说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是李琼提高专利审查能力的基础,那么,有目的性地“被动”学习则是她业务能力全面提升的保障。
“我国专利法已经进行了多次修改,相关法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了更好地依据法律法规开展专利审查工作,每次法条修改后,我都会详细了解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李琼向本报记者举例说,在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修改成了“与现有技术相比”,这个修改点拓宽了现有技术的范围,对审查员的检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查员在进行检索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检索手段。在了解了修法的具体内容后,李琼根据修改内容,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做到了快速将修改后的法律法规与审查工作相结合。
除了根据法律法规的修改进行“被动”学习外,李琼还根据工作需求,进行有目的性地“被动”学习。“我在担任新审查员和专利代理人培训导师时,本以为已经对相关法律规定驾轻就熟,但在授课讲解时,才发觉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我不仅要了解法律条款的适用范围,还要了解其立法宗旨、发展历程等诸多内容。只有对法律条款了解得深入清晰,讲解时才能更透彻。”李琼介绍,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也是她“被动”学习的过程,针对教学需求,她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也使得她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李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