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今天下午分组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中,一些常委委员针对报告中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申请、轻运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辜胜阻委员对报告中提出“专利运用能力不足、专利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问题深有感触。他说,如今,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申请、轻应用”的问题较为突出,专利“沉睡”与“流失”的现象并存。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专利管理中,把专利和其他一般的国有资产等同管理,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转化问题上设置了很多关卡,让转换难以实施。“因此要深化解决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的取得权和收益权的问题。”辜胜阻举例说,武汉高校正在改革,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一年内没有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拥有处置权,处置其收益中,至少70%归其所有。
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在总结地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破除制约专利运营的制度性障碍,设计一个好的产权制度。这个产权应该包括处置权、收益权、所有权,“如何在三种权利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专利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这是进一步实施专利法的关键。”
刘政奎委员分析说,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申请、轻应用”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发明人权益难以体现,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员学术水平的评审,也是只评成果的数量,而不关注成果的应用,这必然影响到科研人员实施专利法的热情和积极性。
刘政奎建议,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沉睡”一段时间的专利,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向社会公示,并以优惠政策直接转让给发明人和有采用积极性的企业。另外,在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科研人员学术水平评审的时候,不仅要评成果的数量,还要评成果的应用,从而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的转让、许可,充分实现专利的市场价值。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马瑞燕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她从最基层研究人员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她说,科研项目到了最基层的时候就是任务、指标,而各级都有政绩的考核,这样层层加码导致下层执行者,只能是求数量不求质量。另外,专利含金量不高还因为保护的力度不大出现泄密问题。虽然是教师长期含辛茹苦的积累,但是即便发生了这样的事件,教师也没有时间打官司,于是,导致很多教师也不愿再碰“含金量”高的专利。
关于市场转化难的问题,马瑞燕说,除了没有精力,还有评价机制问题。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老师研究了十几年的发明专利,是很好的,但是他的学生就是要毕业,在导师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发表了论文,非常可惜。本来老师和学生是利益发明共同体,但是因为这种机制,就成了矛盾体。”马瑞燕建议,国家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利含金量和转化率。如,完善科技服务业,改进成果评价机制,理顺政府的政绩观与关系等。
郭雷委员建议,进一步规范公共机构职务发明人的补偿和奖励制度,打破平均主义,细化研究机构职务发明人的补偿和收入分配办法,具体落实对发明人的激励机制。
令狐安委员认为,我国专利转化上主要专利发明人和发明团队获得利益太低。“固然这中间有一些属于违法违纪的问题不能容忍。但有关制度规定不合情、不合理,也是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 他建议,下一步要结合深化科技体制制度改革加快制定和完善专利转化过程中有关政策,特别是用国家经费承担的这些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
史莲喜委员则建议,要想解决专利“沉睡”的问题,应调动创新者即专利发明人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她说,科研人员所持有专利,属于职务发明,转化后专利发明人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大多是教师、科研人员作为评定职称依据,许多好的技术就锁在抽屉里。
史莲喜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让职务发明人能够在成果转化中取得合理的收益。对职务发明人的专利,企业购买后,给予一定的股权或者合理收益,以此调动专利发明人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