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散装的工业盐倒入包装机器的漏斗中,再装上塑料包装袋,开动机器不到一分钟时间,即可生产20多包假冒食盐。 南都记者 翻拍南都讯 食盐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但广州市场的食用盐并不安全。近日,南都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仅2014年第一季度广州就一共查获约300吨违法盐产品。盐业部门坦承,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盐,进一步提高打击力度及加强立法已刻不容缓。
三万元成本就可造假盐
在白云区同德围西槎路附近,有一个由驾校、幼儿园、物流仓库围成的隐秘“三角地带”,面积约200平米的假盐生产作坊就藏身于此。
4月20日晚8时许,南都记者爬上了位于生产作坊后侧的一处高墙,透过作坊屋顶石棉瓦的缝隙,看到里面一台包装机器正在运行,两个工人正在将一袋袋包装好的食盐从机器上取下来,装入纸箱,封好胶带。晚上9点左右,一辆小型货车在作坊门口停下,工人又将一箱箱食盐搬进车中,装满之后,汽车缓缓开走。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个作坊一般晚上七点左右开工,第二天早上六七点收工,将工业盐包装成食用盐,再将这些假盐销售到城乡接合部、餐馆、食堂等地。
“制假作坊一般都是用工业盐做原材料,再通过一定的渠道将这些假盐销向市场。”知情人李先生说,这样的假盐作坊的生产条件非常简陋,成本也很低,一台包装机,一些工业盐和包装袋,两个工人,基本上就可以开工了,“包装机一万多元,工业盐约400元一吨,加上人工费、厂房租金,不到三万块钱就可以了。”
广州去年查处千吨假盐
5月5日晚,广州市相关执法部门对这一非法窝点进行了查处,在这次行动中,当场抓获假盐制造者3人,查获假盐5吨多。
现场可看到,在一台亮着灯的包装机器上,安装着一卷高仿真的食盐塑料袋,机器左侧,几个写着工业盐字样的袋子里,装满了白色的盐,右侧,一百多箱包装好的“加碘食盐”整齐堆放在门口。抓获的3人中,有一人当场供认为货车司机,主要负责将这些假盐送往一些餐馆销售。一位执法人员介绍,根据他们对现场包装袋等的统计,这个作坊至少生产了假盐200吨,其中包括用工业盐制造的假“加碘食盐”,假“海水养殖专用盐”等。
“这么多的盐如果都销往了餐馆,影响范围就很大了。”该执法人员称,很多假盐生产作坊采取的都是定量生产,即购买者需要多少,他们就生产多少,而购买假盐的则以食堂、餐馆、城乡接合部的商店为主。
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广州地区市民每年购买食盐总量约7万吨,但实际上真盐占有率仅为98%左右,此次查处的假盐仅为冰山一角。仅今年第一度,相关部门就查处假冒食盐加工窝点4个,假冒食盐仓库19个,查获违法盐产品达289.685吨。
每吨可获利逾600元
据相关执法部门负责人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普通正规食盐,500克装的食盐每袋零售价1.6元,每箱40袋,算下来每箱食盐售价60多元钱。而不法分子制造的假冒伪劣食盐,每箱售价约30元。
他们使用的“原料”———工业盐,进价每吨400多元,分装成小包假冒伪劣食盐卖出去,一吨能做成50箱“食盐”,总售价1500元左右。业内人士透露,除去人工、房租等费用,每吨工业盐至少能获益六七百元钱。而一个最普通的加工点,每天能加工四五吨工业盐,庞大利润可想而知。
应立法降低量刑门槛
犯罪成本低也是一个方面。不法分子一旦被查获,面临的是法律制裁,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检法律解释”)规定,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二十吨以上的,曾因非法经营食盐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十吨以上的,具有上述情形之一,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处罚对犯罪分子来说并不算严厉。
“一吨工业盐能做出2000包食盐,流入千家万户,危害巨大。建议降低量刑标准,比如类似20吨、2次这样的门槛,可以适当降低。通过严厉打击,让不法分子不敢以身试法。”基于上述理由,广州盐业等相关部门还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制定相关建议,拟提交省人大审议,“最好是以立法的形式来保护老百姓食用盐的安全”。
采写:南都记者 李能忠 实习生 陈仪2012年:截至2012年11月25日,共捣毁假冒盐加工点16个、查处假冒盐仓库37个、检查工厂115家,协助各执法部门查获违法盐产品561.72吨,同比增长101%,其中查获假冒小包装食盐67.32吨。全市食盐案件立案182宗,结案182宗,批捕21人,现法院已判决13人。
2013年:截至11月底,协同广州市经贸委等职能部门查获违法盐产品1200多吨,捣毁假冒食盐加工窝点7个(其中大案要案两宗),查处假冒食盐仓库40个。
第一季度(2014.1.1-2014.3.31)查处假冒食盐加工窝点4个,假冒食盐仓库19个,查获违法盐产品289.685吨(其中纸塑盐55.435吨、绿标盐0.3吨、大包装工业精盐233.95吨),刑拘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