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这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今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下称专利导航实验区)。同时成为专利导航实验区的,还有苏州工业园、杭州物联网产业园、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长春高新区、宝鸡高新区。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有效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专利导航助产业发展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园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东湖示范区共提交专利申请1.0365万件,同比增长44.1%,占武汉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42.9%,创历史新高。如今成为专利导航实验区,为园区的创新工作带来了更强劲的动力。专利导航实验区的运行,促进了武汉东湖示范区光电子、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校企专利技术转移步伐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利实施率达到8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难发现,无论是武汉示范区还是其他几个专利导航实验区,都是专利工作走在前列的园区。这些园区的显著特点,就是在激励创新主体的创造和运用等方面的工作步伐较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形成规模,并涌现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10年间,这些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累计超过11万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9%,专利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保持领先。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以生物医药产业见长,专利导航实验区相关工作启动以来,已经建立了生物医药大型研发平台和产业体系,初步完成药物品种专利研发布局。目前,上海张江示范区已形成新药产品260余个,获得新药证书超过50个;在研药物品种270余个,其中创新药物约130个,117家生物医药企业共持有有效专利1195件,其中发明专利874件,占比73%;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占生物医药企业总量的28%。苏州工业园区则初步形成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专利申请年均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50%;至今,该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超37件,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
出台举措推试点工程
“专利导航是专利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专利质量与效益的一个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专利创造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3种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第1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也位居世界前列,但专利运用的瓶颈还没有完全打破,以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为着力点,开展专利导航,就是为了强化专利运用能力,助推产业发展。
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意味着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正式启动。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出台了《关于确定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等文件,为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推进奠定了政策基础。
“所谓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解释,其主要目的是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
“专利导航是专利制度在产业运行中的综合应用,也是专利战略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实施,更是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可以发挥专利本身的优势,打造产业新优势。
专利运用聚产业优势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重点在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与之相应,各专利导航实验区均成立了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验区建设工作计划及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各实验区还进一步健全实验区建设政策支撑体系、设立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并实施专利分析人才和专利运营人才等培养计划、建立产业专利指标监控体系等。
“具体来说,首先,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探索建立并实践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该负责人表示,到试点工程实施期满,建成10个左右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专利密集、布局合理的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同时,培育20家左右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单位培育,在部分行业初步形成专利协同运用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专利的协同创造、协同运用、联合保护和协同管理。另外,还要面向市场主体,培育30家左右掌握核心专利、专利运用能力较强、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或者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的专利运用服务的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据介绍,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目标就是促进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专利导航下实现升级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利润率大幅增加;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企业主导、“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逐步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在若干个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储备初具规模、专利质量整体较高、专利布局科学合理、专利结构明显优化,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专利组合;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环境持续优化,资源集聚、价值公允、流转活跃、保护有力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利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国家知识产权局力争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有效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信心十足。(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