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系引导 企业发力
自2011年我国开始发布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关情况以来,广东省已连续第三年在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居首。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广东省通过构建专利拥有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凸显。
在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层面,2012年,广东把提升专利质量、推进发明专利产出作为工作重点。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积极推动下,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纳入《珠三角规划纲要》考核指标体系后,首次被纳入广东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专利产出指数被纳入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各地市的高度重视。
在政策引导下,广东省的企业创新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情况来看,广东除在总量上以2.2153万件高居榜首外,其企业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去年,广东有超过1.2万家企业提交了专利申请,申请量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近六成;其中有超过5000家企业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总量的3/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广东涌现出了一批善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点评:
受益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等多重因素,广东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近年来始终高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提升顶层设计和服务大局的能力,使企业的专利工作拥有了更坚实的后盾。广东省通过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商品化及资本化的脚步已走在全国前列,发明专利真正融入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之中。
北京:质量提升 服务先行
北京市拥有中关村园区和众多央企,全市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刚刚过去的2012年,北京市不仅以2.0140万件发明专利位居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的第二位,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超过了31件。
为了有效提升全市相关部门和地区对发明专利工作的重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去年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制定了区县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其中专利指标58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万人专利授权量3项指标已纳入市委组织部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通过树立专利代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典型,组织执业专利代理人及专利工程师进行实务技能培训等工作,有效加强了专利代理行业的诚信执业和业务质量水平,为发明专利的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北京市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培育央企发明专利创造,推动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托管进而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等。
点评:
为了有效提升质量,北京市制定了详细的区县专利指标体系,加强了专利代理行业的工作力度,为发明专利创造工作保驾护航。有了优质的服务,北京市的发明专利在经历了创造的过程之后进一步融入到了经济中心工作中,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也随之提升。
江苏:顶层设计 执行有力
2012年,江苏省全面启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持续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江苏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调整考核目标,进一步突出对专利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考核,特别是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了对发明专利授权和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为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全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有力执行,则保障了这一设计得以全面落实。
去年,江苏省进一步加强专利分析预警研究,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咨询报告。另一方面,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还会同省财政厅修改完善专利资金管理办法,突出质量导向,将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资助政策调整为加大授权发明专利奖励,并制定了专利资助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对全省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并通报,促进各级政府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大专利目标管理以及专利申请质量的监管力度。
而在执行层面上,江苏省各地市均围绕促进专利质量的提高,面向企业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采取了重点辅导、上门服务,抓重点企业、抓重点产业,坚决打击和扼制非正常专利申请等多种举措。去年上半年,江苏省对新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工作的57家企业进行统计,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5.6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7.1%。
点评:
提升专利质量,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这是江苏省紧紧围绕创新型经济发展大局,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示范省创建工作而找到的重要抓手之一。随着发明专利拥有量的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浙江:内增外引 优化结构
继前两年稳居全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的位置之后,今年, 浙江省通过有效工作措施再进一步,以1.1571万件升至全国第4名的位置。近年来,浙江省在专利创造工作方面坚持内部增长和外部引进两手抓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了专利结构,发明专利的效益愈发凸显。
2012年,为进一步推动专利工作的开展,浙江省有关部门在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专利工作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不断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同时,浙江省出台规定,在各类研发机构、创新载体、重大重点项目、人才引进活动中,要将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列为认定、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此外,浙江省还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建立了全省市、县(市、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的定期公告制度,对专利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要进行表彰,省政府对年度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万件的县(市、区)予以表彰通报,激励了各地的创新热情。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浙江省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例由2011年的48%提高到2012年的54.5%,企业授权专利数量的比例由45.5%上升至54.3%,提升幅度明显。职务发明申请、授权比例则由2011年的57%和53%提高到2012年的62.7%和62.4%,全省的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点评:
近年来,浙江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以发明专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从省内逐级培育到鼓励企业对外引进,浙江走出了一条内外开花的提升发明专利拥有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浙江一方面注重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防患风险于未然,另一方面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够让引进的高水平发明专利为我所用,这些工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上海:突出重点 融入大局
推动发明专利的产出,上海市选择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新兴产业为主要推动力的路径。去年,上海市不仅修订了专利资助办法,且突出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工作的倾斜,突出重点,推动发明专利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深入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去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市财政局共同修订了《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新政策在资助方式和重点对象上,将原来一般资助采取的全额资助调整为差额资助,专项资助重点突出面向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并加大了对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国外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在资助范围上,从原来资助专利申请调整为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资助;在资助金额上,对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加大资助力度。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还建立、健全了企业的专利工作机制,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导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高企业专利意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市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专利布局,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点评:
在知识产权工作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又好又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上海市突出专利质量引导、发明专利为先的思路,围绕全市的工作重点,着重加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支持力度,这一招既提升了专利产出的质量,又契合了上海市的发展大局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山东:合理规划 培育能力
2012年,山东省强化了专利考核指标体系建设,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专利工作的整体地位。去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全省企业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数量双倍增的目标任务,同时决定建立专利通报制度,全省按季度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进行通报。
另一方面,经过山东省知识产权局的努力,2012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被纳入山东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山东省出台的《县域科学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试行)》则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及增长率列为经济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指标。这些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提高了各地区各部门对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加强了专利工作的执行力。
按照规划,山东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继续深入开展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工程,去年认定了第四批15家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单位。目前,山东省不仅各级党委、政府抓专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企事业单位提升专利质量的意识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点评:
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开展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应。对总体规划方面的重视,成就了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发明专利的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总体规划之上,山东着重发挥试点引领的作用,助推知识产权创造工作,从机制建设、政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其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再攀新高。
四川:战略引领 突出优势
201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以实施年度战略推进计划为主线,围绕省内“7+3”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四川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保持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其中,四川省实施的专利助推“7+3”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值得一提。在近年来开展知识产权“三推三促”行动的基础上,去年,四川省面向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明专利产出的政策措施,同时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还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机制、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服务机制,使得四川省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幅分别超过70%和40%,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总量的比例继续超过50%,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力军的作用日益显现。
此外,四川省还实施了专利数量和质量提升专项,省级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由每年2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开展重大产品生产企业专利信息分析等,促进发明专利数量快速提升。
点评:
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掘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四川省近年来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实施了“7+3”、质量提升等专项工作,有措施、有保障、有监管,使得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愈发突出,更为全省造就了多个发明专利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知识产权优势,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北:夯实基础 注重扶持
在全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近年来,湖北省一直是我国中部6省的标杆。去年,湖北省以405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8位,这受益于湖北省注重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注重通过扶持措施推动发明专利产出。
去年,湖北省专题督导了全省县、市、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18个未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县、市、区均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实现全覆盖。
同时,湖北省有关部门还规范了全省的专利资助行为,取消了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资助,只对发明专利授权进行资助;改变了资助方式,以奖代补,开展对发明专利授权进行奖励,并将省内专利代理机构纳入奖励对象范围,加大对代理机构的扶持;取消了专项资金,纳入全省专利引发和转化专项资金管理范围,同时出台申报细则,将专利扶持纳入专利质量提升、专利转化运用范畴。在这样的扶持措施下,去年,湖北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较大,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了13个百分点,职务申请与授权所占比重也得到提升,分别占申请和授权总量的80%和90%。
点评: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力的执行机构和人员,专利工作莫不如是。面对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尚未实现全覆盖的情况,湖北省首先选择的是夯实基础,有了机构和人员,宣传知识产权、挖掘发明专利进而提升专利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才有开展的前提。同时,湖北省对专利资助措施的修订完善也是强有力的,明确了将专利扶持纳入专利质量提升、专利转化运用范畴,这些均为湖北又一次在中部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陕西:完善机制 量质双升
陕西省近年来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去年,陕西省通过完善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推动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去年年初,陕西省即成立了专利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包括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在内的目标任务,确保任务到处室、责任到个人。同时,新修订的《陕西省专利条例》也在去年年中正式颁布,与原有的条例相比,新条例强化了专利创造的激励措施,更加贴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体现了新阶段对陕西知识产权工作新的需求,为今后一段时期陕西专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在多项措施的推动下,陕西省在连续几年知识产权实现突破的基础上,2012年再创佳绩。不仅以4018件在全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再进一步,排在第9位,同时,全年专利年申请量也达到4.3608万件,同比增长35.3%,实现自2010年首次过2万件之后,每年增万件,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点评:
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是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陕西省从体制机制建设着手,在完善协调机制、修订相关法律和制定考核办法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中提出了发明专利的目标责任,为提升专利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律基础和考核依据。在此基础上,陕西省还大力推动企业成为发明专利产出的主体,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陕西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辽宁:政策导引 兴业强企
2011年底,辽宁省印发了知识产权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率保持14%的水平的目标。围绕这一政策导向,去年,辽宁省有关部门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不仅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还对试行5年的《辽宁省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界定了省发明专利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
在此基础上,辽宁省在去年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兴业强企工程”。省、市、县三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系统的政策措施体系,为实施“兴业强企工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辽宁省知识产权局陆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辽宁省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管理办法》、《辽宁省专利奖评奖办法》等具体规定中,更是对发明专利的产出和奖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点评:
在近年来我国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的能力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辽宁省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提升专利质量,特别是注重提升企业的专利质量,一方面以此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政府机构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其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配套服务,在激励了发明专利产出的同时,也推动辽宁省内形成了一批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报 记者 崔静思 制表 陈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