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走近前十]发明专利支撑经济发展》,如果您对[走近前十]发明专利支撑经济发展感兴趣,请往下看。
发明专利: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广东:体系引导企业发力
自2011年我国开始发布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关情况以来,广东省已连续第三年在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居首。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广东省通过构建专利拥有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凸显。
在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层面,2012年,广东把提升专利质量、推进发明专利产出作为工作重点。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积极推动下,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纳入《珠三角规划纲要》考核指标体系后,首次被纳入广东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专利产出指数被纳入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各地市的高度重视。
在政策引导下,广东省的企业创新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情况来看,广东除在总量上以2.2153万件高居榜首外,其企业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去年,广东有超过1.2万家企业提交了专利申请,申请量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近六成;其中有超过5000家企业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总量的3/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广东涌现出了一批善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点评:
受益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等多重因素,广东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近年来始终高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提升顶层设计和服务大局的能力,使企业的专利工作拥有了更坚实的后盾。广东省通过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商品化及资本化的脚步已走在全国前列,发明专利真正融入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之中。
北京:质量提升服务先行
北京市拥有中关村园区和众多央企,全市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刚刚过去的2012年,北京市不仅以2.0140万件发明专利位居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的第二位,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超过了31件。
为了有效提升全市相关部门和地区对发明专利工作的重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去年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制定了区县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其中专利指标58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万人专利授权量3项指标已纳入市委组织部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通过树立专利代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典型,组织执业专利代理人及专利工程师进行实务技能培训等工作,有效加强了专利代理行业的诚信执业和业务质量水平,为发明专利的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北京市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培育央企发明专利创造,推动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托管进而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等。
点评:
为了有效提升质量,北京市制定了详细的区县专利指标体系,加强了专利代理行业的工作力度,为发明专利创造工作保驾护航。有了优质的服务,北京市的发明专利在经历了创造的过程之后进一步融入到了经济中心工作中,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也随之提升。
江苏:顶层设计执行有力
2012年,江苏省全面启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持续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江苏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调整考核目标,进一步突出对专利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考核,特别是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了对发明专利授权和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为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全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有力执行,则保障了这一设计得以全面落实。
去年,江苏省进一步加强专利分析预警研究,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咨询报告。另一方面,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还会同省财政厅修改完善专利资金管理办法,突出质量导向,将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资助政策调整为加大授权发明专利奖励,并制定了专利资助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对全省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并通报,促进各级政府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大专利目标管理以及专利申请质量的监管力度。
而在执行层面上,江苏省各地市均围绕促进专利质量的提高,面向企业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采取了重点辅导、上门服务,抓重点企业、抓重点产业,坚决打击和扼制非正常专利申请等多种举措。去年上半年,江苏省对新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工作的57家企业进行统计,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5.6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7.1%。
点评:
提升专利质量,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这是江苏省紧紧围绕创新型经济发展大局,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示范省创建工作而找到的重要抓手之一。随着发明专利拥有量的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浙江:内增外引优化结构
继前两年稳居全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的位置之后,今年,浙江省通过有效工作措施再进一步,以1.1571万件升至全国第4名的位置。近年来,浙江省在专利创造工作方面坚持内部增长和外部引进两手抓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了专利结构,发明专利的效益愈发凸显。
2012年,为进一步推动专利工作的开展,浙江省有关部门在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专利工作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不断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同时,浙江省出台规定,在各类研发机构、创新载体、重大重点项目、人才引进活动中,要将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列为认定、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此外,浙江省还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建立了全省市、县(市、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的定期公告制度,对专利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要进行表彰,省政府对年度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万件的县(市、区)予以表彰通报,激励了各地的创新热情。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浙江省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例由2011年的48%提高到2012年的54.5%,企业授权专利数量的比例由45.5%上升至54.3%,提升幅度明显。职务发明申请、授权比例则由2011年的57%和53%提高到2012年的62.7%和62.4%,全省的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点评:
近年来,浙江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以发明专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从省内逐级培育到鼓励企业对外引进,浙江走出了一条内外开花的提升发明专利拥有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浙江一方面注重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防患风险于未然,另一方面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够让引进的高水平发明专利为我所用,这些工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上海:突出重点融入大局
推动发明专利的产出,上海市选择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新兴产业为主要推动力的路径。去年,上海市不仅修订了专利资助办法,且突出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工作的倾斜,突出重点,推动发明专利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深入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去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市财政局共同修订了《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新政策在资助方式和重点对象上,将原来一般资助采取的全额资助调整为差额资助,专项资助重点突出面向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并加大了对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国外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在资助范围上,从原来资助专利申请调整为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资助;在资助金额上,对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加大资助力度。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还建立、健全了企业的专利工作机制,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导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高企业专利意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市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专利布局,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点评:
在知识产权工作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又好又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上海市突出专利质量引导、发明专利为先的思路,围绕全市的工作重点,着重加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的支持力度,这一招既提升了专利产出的质量,又契合了上海市的发展大局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山东:合理规划培育能力
2012年,山东省强化了专利考核指标体系建设,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专利工作的整体地位。去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全省企业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数量双倍增的目标任务,同时决定建立专利通报制度,全省按季度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进行通报。
另一方面,经过山东省知识产权局的努力,2012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被纳入山东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山东省出台的《县域科学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试行)》则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及增长率列为经济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指标。这些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提高了各地区各部门对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加强了专利工作的执行力。
按照规划,山东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继续深入开展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工程,去年认定了第四批15家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单位。目前,山东省不仅各级党委、政府抓专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企事业单位提升专利质量的意识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点评:
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开展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应。对总体规划方面的重视,成就了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发明专利的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总体规划之上,山东着重发挥试点引领的作用,助推知识产权创造工作,从机制建设、政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其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再攀新高。
四川:战略引领突出优势
201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以实施年度战略推进计划为主线,围绕省内“7+3”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四川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保持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其中,四川省实施的专利助推“7+3”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值得一提。在近年来开展知识产权“三推三促”行动的基础上,去年,四川省面向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明专利产出的政策措施,同时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还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机制、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服务机制,使得四川省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幅分别超过70%和40%,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总量的比例继续超过50%,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力军的作用日益显现。
此外,四川省还实施了专利数量和质量提升专项,省级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由每年2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开展重大产品生产企业专利信息分析等,促进发明专利数量快速提升。
点评:
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掘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四川省近年来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实施了“7+3”、质量提升等专项工作,有措施、有保障、有监管,使得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愈发突出,更为全省造就了多个发明专利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知识产权优势,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北:夯实基础注重扶持
在全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近年来,湖北省一直是我国中部6省的标杆。去年,湖北省以405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8位,这受益于湖北省注重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注重通过扶持措施推动发明专利产出。
去年,湖北省专题督导了全省县、市、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18个未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县、市、区均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实现全覆盖。
同时,湖北省有关部门还规范了全省的专利资助行为,取消了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资助,只对发明专利授权进行资助;改变了资助方式,以奖代补,开展对发明专利授权进行奖励,并将省内专利代理机构纳入奖励对象范围,加大对代理机构的扶持;取消了专项资金,纳入全省专利引发和转化专项资金管理范围,同时出台申报细则,将专利扶持纳入专利质量提升、专利转化运用范畴。在这样的扶持措施下,去年,湖北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较大,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了13个百分点,职务申请与授权所占比重也得到提升,分别占申请和授权总量的80%和90%。
点评: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力的执行机构和人员,专利工作莫不如是。面对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尚未实现全覆盖的情况,湖北省首先选择的是夯实基础,有了机构和人员,宣传知识产权、挖掘发明专利进而提升专利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才有开展的前提。同时,湖北省对专利资助措施的修订完善也是强有力的,明确了将专利扶持纳入专利质量提升、专利转化运用范畴,这些均为湖北又一次在中部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陕西:完善机制量质双升
陕西省近年来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去年,陕西省通过完善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推动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去年年初,陕西省即成立了专利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包括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在内的目标任务,确保任务到处室、责任到个人。同时,新修订的《陕西省专利条例》也在去年年中正式颁布,与原有的条例相比,新条例强化了专利创造的激励措施,更加贴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体现了新阶段对陕西知识产权工作新的需求,为今后一段时期陕西专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在多项措施的推动下,陕西省在连续几年知识产权实现突破的基础上,2012年再创佳绩。不仅以4018件在全国省(市、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上再进一步,排在第9位,同时,全年专利年申请量也达到4.3608万件,同比增长35.3%,实现自2010年首次过2万件之后,每年增万件,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点评:
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是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陕西省从体制机制建设着手,在完善协调机制、修订相关法律和制定考核办法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中提出了发明专利的目标责任,为提升专利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律基础和考核依据。在此基础上,陕西省还大力推动企业成为发明专利产出的主体,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陕西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辽宁:政策导引兴业强企
2011年底,辽宁省印发了知识产权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率保持14%的水平的目标。围绕这一政策导向,去年,辽宁省有关部门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不仅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还对试行5年的《辽宁省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界定了省发明专利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
在此基础上,辽宁省在去年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兴业强企工程”。省、市、县三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系统的政策措施体系,为实施“兴业强企工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辽宁省知识产权局陆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辽宁省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管理办法》、《辽宁省专利奖评奖办法》等具体规定中,更是对发明专利的产出和奖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点评:
在近年来我国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的能力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辽宁省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提升专利质量,特别是注重提升企业的专利质量,一方面以此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政府机构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其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配套服务,在激励了发明专利产出的同时,也推动辽宁省内形成了一批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新兴产业。(记者崔静思)
发明专利:构筑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
深圳:支持创新服务企业
多年来,深圳始终保持创新的使命不变、精神不怠、锐气不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刚刚公布的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深圳再次问鼎。据统计,2012年,深圳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139万件,同比增长11.1%。
完善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及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是深圳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圳市大力推动服务“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统筹兼顾各项职能建设和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体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此外,深圳市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深圳市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发展。2012年,深圳市为自主创新优势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定制式”、“处方式”服务,继续为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建立审查绿色通道,上门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引导、鼓励和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正常专利申请;推广实施专利电子申请,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
点评:
30多年前,这里还没有一家科技企业。如今,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巨人在这里诞生。而深圳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除了得益于市场无形之手的助推外,政府有形之手的紧密配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得益于此,近年来,深圳市的专利拥有量,尤其是发明专利拥有量一直名列前茅。如今,深圳正在聚合创新发展的正能量,全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加速发展。
杭州:紧抓试点创新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杭州市再次进入前三甲,位列第2名。
创新发展是杭州取得成绩的根本途径,而试点示范工作则是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抓手。去年,杭州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正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余杭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临安市被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列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通过抓试点示范工作,杭州市专利创造能力有了显著提升。2012年,杭州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513件,同比增长22.3%。
在狠抓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杭州市依托国家级纺织服装专利数据库、七国两组织专利数据库,推进知识产权信息的运用;建设和完善新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开展2012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利前置审查的前期调研工作,对180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单位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情况进行了审查。
点评:
西子湖畔,钱江之滨,杭州这座被称为“天堂硅谷”的创新之城,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故事。这些故事的发生,是杭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的结果。这些故事的发生,也在推动着杭州发明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加。从紧抓试点示范工作、完善企业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到完善区域创新统筹机制,杭州对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激励力度之大,推进范围之广,扶持质量之高,可见一斑。
南京:提升地位打造名城
将专利申请目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并与各区县、产业集团签订目标责任书,每月专利统计数据以月报形式送达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这是南京市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体现。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提升,作用得到了加强。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南京市位列第三。据统计,2012年,南京市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408件,同比增长27.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件以上,居全国前列。
去年4月,南京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是一个城市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荣誉,在成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重点布局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南京又增加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作为省会城市和科技中心城市,南京的知识产权工作多年来走在江苏省前列,南京市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新的起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如期实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更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点评:
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门户城市,南京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打造我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带动了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增长,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正因如此,南京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至名归。而拥有了这张新名片的南京,也将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继续打造创新名城。
苏州:搭建平台再次跨越
苏州市知识产权工作再次交出漂亮的成绩单:2012年,苏州共获得4382件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76.3%!这也成为苏州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实现3个名次跨越的资本。
近年来,通过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契机,苏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加强,保护体系不断强化。苏州市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力量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全市7个市辖区的基层法院拥有了部分知识产权案件一审管辖权,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支队,承担起了专利和版权行政执法职能。
此外,苏州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突出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通过实施相关计划项目,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运用的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措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都把教育培训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提高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支撑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评:
发明专利授权量从1370件到2486件,再到4382件,这一堪称“苏州速度”的巨大跨越,与立足自主创新发展高技术的“苏州模式”紧密相连。在过去的一年里,苏州坚持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不遗余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尤其是专利事业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提供新动力。这无疑也成为其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广州:示范引领固本强基
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广州居第5名。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广州知识产权事业在2012年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2年广州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026件,比2011年的3146件多880件,增长率达28.0%。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经验的积累。2012年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广州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牌匾,这对广州的知识产权事业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12年,广州市知识产权局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示范城市的要求开展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达的工作任务。如,2012年侵权假冒案件立案153件,同比增长101.3%,结案159件,同比增长218%。
此外,为了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专利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的矛盾,广州积极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积极帮助区县知识产权局解决执法工作面临的人、财、物、证等问题。去年,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在番禺区举办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番禺、海珠、花都等执法先进区的成功经验,对区县知识产权局执法工作提出常态化、规范化的明确要求,强化专利执法这一立局之本。
点评:
固本才能强基。区县知识产权工作对于地方知识产权局而言,就是基本工作。毫无疑问,广州市的知识产权工作者们深谙这一道理。无论是以解决矛盾为契机加强区县工作体系的建设,还是以区域特色为平台继续深化试点示范工作,广州可谓真正将知识产权工作落到了实处,而这也成为广州市稳居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保障。
西安:找准抓手推动实施
2012年,西安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475件,同比增长26.9%。这组数据也令西安市登上了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前十的排名榜。
去年,西安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年—2020年)》的制定工作,并于去年11月2日印发,实现了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的有机结合。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适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发展机制。
此外,自2011年8月启动西安科技金融合作试点业务以来,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科技金融合作试点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协调管理,建行、招行、西安银行和浦发银行为试点合作银行,西安经济担保公司、创新担保公司为担保合作机构的工作平台。截至去年年底,西安市知识产权局联合西安各科技园区举办了12次合作银行与推荐企业参加的银企合作洽谈会议,共征集并向合作银行推荐拟贷款科技企业187家,并与合作银行、担保公司一起对推荐科技企业进行了联合考察。目前,实际获得贷款企业109家,贷款金额5.04亿元。
点评:
如何盘活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一盘棋”?西安给出的答案是点面结合,找准抓手,稳步提升发明专利质量。近年来,西安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全面引导和推动,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营造了有利于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西安市还以科技金融合作为试点业务,使全市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提升。
武汉:注重企业营造氛围
2012年是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更凭借3233件发明专利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名列第7位。
2012年,武汉市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企业专利申请和实施的支持力度,在企业专利技术项目转化、企校专利转化对接、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出台政策文件,给予资金支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目前武汉市的知识产权质押授信突破了100亿元,实际贷款达到8亿元;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的力度,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组织相关代理机构与企业集聚园区签订托管协议。
去年,武汉市还围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精心策划开展了2012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织20余家成员单位、15个区以及武汉大学、武汉律师协会等近百家单位开展了100多项活动;配合市委外宣办召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在进行时”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联合市委外宣办召开《2011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及“十大案件”新闻发布会;加强网站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门户网站武汉子站”全部量化指标在全国47个子站中名列前茅;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中小学教育工作,在全市范围组织100余家单位、4454名学员参加了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
点评:
如今,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运用已成为技术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武汉正是充分认识到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紧抓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不放手,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进而使全市的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成都:加强引导搭建平台
2012年,成都市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落实“2012年专利战略推进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以3112件发明专利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名列第8位。
去年,成都市印发了《2012年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深入实施“2012年专利战略推进计划”,以企业为重点,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助推成都市“产业倍增”战略,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安排部署全市知识产权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都市加快专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效率;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规划建设,配套建设专利服务集聚区,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对现有专利数据库的优化整合和数据更新,新建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全市4个行业36个专题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并向企业发放《专利数据库使用指南》,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加强专利信息有效传播利用,导航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加强基层工作平台建设,进一步延伸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点评:
成绩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定位下,成都梳理创新优势,发现科技亮点,制定专利推进计划,坚定地开展城市知识产权工作;在详实有序的规划带领下,在不断积累的经验引导下,成都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知识产权道路。
无锡:加强保护推进贯标
在2012年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中,无锡市以2513件排名第9位。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无锡市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该法律服务团由23名律师和9名专利代理人组成,服务团成员将通过担任专项工作法律顾问、参与涉及知识产权重大项目的论证、为相关领域的重大决策和社会需求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代理知识产权案件,以及为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和培训等,致力于提高无锡市技术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此外,无锡市大力推进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标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2012年,无锡市新增110家企业列入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创建计划,创建数列江苏省第一,新增47家企业通过省级绩效评价,评价合格率为90.5%,列全省第一。
点评: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有了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为企业做好服务,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无锡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注重开发自有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大中型企业实现了研发机构全覆盖,小型企业也在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请上卓有建树。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稳中快进、逆势上扬,也必将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长沙:统筹协调创新举措
2012年,长沙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82件,再次跻身我国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港澳台)前十位。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利好政策的统筹协调。去年,长沙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沙市知识产权战略2012年推进计划》,建立了战略推进情况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大了区县(市)、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力度,推进了区县(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贯彻《湖南省专利条例》,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广泛调查研究,草拟《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
此外,长沙市还创新举措,推动专利工作再上台阶。去年,长沙市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了一批试点企业;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建立完善专利创造激励机制,推动专利创造“抓大扶小”;深化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为合作单位提供投融资需求信息;推动企业和高校专利信息应用,指导重点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进出口贸易前加强专利信息分析。
点评:
面对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长沙发挥了政府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了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成为发明专利产出主体,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记者李群)
发明专利:打造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
华为公司:重视质量赢得效益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34件,数量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同时,更加注重专利质量和效益,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成为众多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样板。
华为公司一直十分注重创新质量,通过不断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保证技术研发的投入、并以目标考核实现创新质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积累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并借此获得了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同行业中进入前列。在华为公司的全球专利布局中,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有力地支撑华为公司成为市场竞争的佼佼者、国际标准的制定者、行业话语权的拥有者。
华为公司持续重点投入,长期坚持开放式的研发创新,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以保持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的产出。依托于此,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02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66%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实现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33%,效益在国际同行中位居前列。
点评:
通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发明专利集中,并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行业,华为公司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为主,在相关领域率先取得技术领先地位及竞争话语权。从最初的看着跑,到后来的跟着跑,到如今在一些领域的领着跑,其优异表现不仅凸显了发明专利的重要作用,也为我国企业重视并运用发明专利树立了榜样。
中兴通讯:战略为先质量为本
2012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27件,其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使其维持了创新能力领先的战略地位。
在中兴通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升创新成果的质量。企业不仅在制定政策措施的过程中,重视激励员工创造优秀发明专利,而且始终将发明专利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兴通讯每年坚持将10%的收入投入研发,近3年的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为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的诞生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中兴通讯的设备已经进入全球前50位运营商的营运网络。
据统计,中兴通讯至今在全球提交专利申请超过4万件,授权专利超过1.1万件,国际专利布局的重点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市场国家,以及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LTE/4G、云计算及物流网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中,正是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为中兴通讯带来了优势和效益。在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专利方面,中兴通讯提交的专利数量已经占到全球通信厂商的7%,正式迈入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国际“第一阵营”。
点评:
发明专利是企业成长的助推器,这在中兴通讯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兴通讯从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为跨国企业,依托发明专利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突出地位,这一系列成绩,都使中兴通讯成为在发明专利支撑下迅速崛起的中国企业的一个代表。
鸿富锦:转型升级赢得市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鸿富锦公司)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99件,同比增长27.5%,成为依靠发明专利实现转型升级的科技型领军企业之一。
鸿富锦公司从当初的加工型企业开始,在十几年间将发明专利作为转型升级、赢得市场地位的工具和利器,至今已占据个人电脑机壳及其他精密元件制造的领先者地位,并成功开拓到网络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产品系列囊括计算机用精密连接器、精密线缆及板卡组装、整机系统等。
近年来,鸿富锦公司挟发明专利之长,与苹果、卡西欧、戴尔等业界国际顶尖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
始终将发明专利作为开拓市场的法宝,是鸿富锦公司从制造迈向创造的转型的“钥匙”,在纳米科技、无线网络技术等10大核心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数量的迅速增加,强化了其创新能力,从而巩固了企业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等产业领域的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截至目前,鸿富锦公司已在全球拥有专利达1万多件。
点评:
重视发明专利,始终将发明专利作为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的依托,鸿富锦公司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没有发明专利将寸步难行,而凭借发明专利优势,鸿富锦公司成为在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企业之一,以事实印证了发明专利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理。
中石化:创新体制发挥优势
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44件,同比增长77.9%,成为国有大型企业中创新能力的领先者。
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石化近年来围绕核心业务发展,重视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了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创新管理体系。依靠科研、设计、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攻关,发挥地质学家和化学家紧密结合的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坚持“开发一批、转化一批、准备一批、补充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以发明专利为依托,成功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化工成套技术,具备自主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的能力。
在对发明专利的创造、运用及管理上,中石化实行“产权集中,两级管理”的体制,制定了《专利管理办法》等10余项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国石化专利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利人才队伍,一系列举措的落实,为激励发明专利的产出和发挥其作用奠定了基础保障。
中石化还通过高质量发明专利的共享、交叉许可或购买等方式加大与国内外大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其中拥有近千件发明专利的催化裂化技术,已在全国建成70余套工业装置;拥有500余件发明专利的清洁燃料技术等技术,已成功用于近百套工业装置的建设和改造;发明专利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发展。
点评:
高度重视发明专利在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大发明专利申请与管理力度,将提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作为竞争性指标纳入所属企业、特别是科研单位年度和任期绩效的考核,从而实现在保证创新质量的同时,发明专利数量大幅提升。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中石化,在依托发明专利实现稳健发展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给更多的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中芯国际:提升水平赢得主动
提升创新的水平和质量,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始终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国际)前行的动力。2012年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30件,同比增长45.6%。
中芯国际的竞争力来自于发明专利数量与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芯国际坚持激励发明专利申请,在已制定的《中芯国际专利政策》中,奖励制度有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热情。同时公司尤其注重专利的质量,内部建有完备的评审制度,专利技术委员会由资深技术人员及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专利申请质量进行咨询审核。在积极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着力推进专利产业化的同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合理规避侵权行为也是中芯国际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之一。前些年,在与国外先进的研发型企业竞争中,经常遇到对方索要高额许可费的情况。为此,中芯国际狠抓自主创新,力争通过自身的专利与竞争方实施专利交叉许可,以专利优势赢得行业市场竞争和效益的良好增长。
点评:
从代工到自主创新,再到提升创新的水平和质量,伴随着这一过程,中芯国际走过了从“贴牌”到知名品牌的历程。回顾企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只有掌握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企业才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只有不断拥有高质量发明创造的成果,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比亚迪:依托专利实现跨越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10件,同比增长12.6%,发明专利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企业持续保持了效益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电池、汽车、新能源等竞争激烈的领域,跨国公司早已进行了专利布局,比亚迪能够突破封锁,实现跨越发展,依靠的正是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此外,比亚迪近年来还通过灵活运用普通许可、排他许可、独占许可、交叉许可等多种许可方式完成了769件发明专利的许可实施,推进了发明专利应用及产业化,实现了发明专利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的发明专利实施率达90%以上。
比亚迪已经在铁电池、太阳能电池、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发明专利优势。在电池领域,发明专利不仅给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打破了行业巨头的垄断。在新能源方面,依托发明专利,比亚迪成功推出了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LED等绿色产品。在汽车产业方面,比亚迪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锐品牌,产品涵盖了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汽车模具等。企业取得的一系列市场成功,发明专利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点评: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等领域,比亚迪凭借发明专利的优势,一次次赢得市场,一次次占据有利地位。在比亚迪发展的过程中,发明专利所发挥的作用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比亚迪以自己追求质量与效益的专利战略,亮点突出,可圈可点。
华为终端:提升质量拓展未来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终端)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47件,首次进入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
华为终端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客户的需求,他们进行了持续的高质量的创新,以发明专利的创造和运用为其优势,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使用的三种制式(WCDMA、CDMA、GSM)的通信方式中,华为终端的发明专利都得到大量运用,其产品覆盖手机、移动宽带、视讯等多种形态的通信产品。
依靠华为母公司的技术研发,华为终端独立后在发明专利数量上呈现出大幅增长的局面。此外,华为终端依靠雄厚的发明专利储备,在全面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为了进一步拓展高质量的技术研发,华为终端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美国、瑞典、俄罗斯、印度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依托发明专利优势,其销售服务网络覆盖70多个国家,基本覆盖全球市场,服务全球1/3的人口。
点评:
追求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和效益,是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使华为终端不但在市场竞争中秉承着发明专利优先的策略,而且注重提升创新质量,不断超越自己,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的持续增加,为企业带来了竞争力,也带来了现实的效益,更带来了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华三通信:专利策略体现实力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三通信)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18件,成为发明专利优势企业。
华三通信对提升创新质量有着独道的认识。在华三通信的4000多名员工中,有55%为研发人员。华三通信根据研发人员不同的专长分解成多个技术团队,从而保证创新的质量。不仅如此,为了激发研发团队的创新活力与水平,华三通信还建立了专利奖励政策。如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每件奖励5000元,同时还可以参加年度的评奖,获得“年度创新奖”,并获得数万元的奖励。此外,在研发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度优秀员工评比中,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依据。通过这些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政策,华三通信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发明专利大幅增长。
为提高发明专利的效益,华三通信在发明专利布局上也煞费苦心。在研发每一件发明专利技术前,华三通信都会分析确定其作用、目标市场等因素进行专利部署,从核心基础发明专利到外围应用发明专利都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同时也考虑在一些目标市场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专利布局。至今,华三通信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在国内各省区市和国外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点评:
用短短9年的时间,华三通信不仅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业绩,还实现了从网络领先供应商到新一代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跨越,这其中的秘诀,就是拥有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即发明专利发挥作用的结果。发明专利增长,为华三通信开拓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有效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为公司效益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个中原由,值得思考。
中国移动:专利先行塑造品牌
创新实现跨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移动)在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03件,进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名的行列。
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其遭遇的最大挑战是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通信产业难以发展。正是认识到这个道理,中国移动将对发明专利的需求看作是保持其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拥有的越多,在新技术和新业务层出不穷的市场就越有优势,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主动权,这是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筹码。事实上,在中国移动诞生的每一件发明专利背后都会伴随着高质量的创新,而这些发明专利又会在当年或者今后几年内大大刷新中国移动的经营业绩。这种以准确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讲求质量和效益的研发创新,盘活了整个企业的价值链,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研发模式。
近年来,中国移动采用先进技术为特征的发明专利打市场的战略,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运营市场。目前,依据发明专利优势,中国移动网络的质量在全球位居前列,用户数量也高居全球首位。这些,都彰显了发明专利的市场效益,使手机成为影响力巨大的“第五媒体”。
点评:
中国移动围绕自身业务特点及其需要,更加注重发明专利的质量和效益;不仅重视发明专利的创造,也注重发明专利的运用。在中国移动的专利战略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些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
奇瑞汽车:创新实力走出国门
作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公司)2012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93件,成为进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名行列的新军。
奇瑞公司始终将创新质量、发明专利作为立身之本,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奇瑞公司通过高质量的自主创新,在TGD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CVT无级变速器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汽车尖端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拥有了众多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带动了产品的全面技术升级。
奇瑞公司在高度重视创新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创新的激励体制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近年来,奇瑞公司先后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等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截至目前,奇瑞公司累计提交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位居本土汽车企业第一位,其中的发明专利更为突出。
在此基础上,奇瑞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并被有关部门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目前,奇瑞公司已向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乘用车出口量连续9年稳居中国第一。
点评:
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而发明专利则是奇瑞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掌握发明专利就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掌握了发明专利,企业就有了重要的发展依托,在发明专利的支撑下,奇瑞公司不仅具有了与行业强者对话的资本,更赢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记者赵建国)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发明专利”[走近前十]发明专利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