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解读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如果您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解读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感兴趣,请往下看。
1991年6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著作权法正式开始实施。2001年与2010年,我国对著作权法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实施30年以来,著作权法对鼓励作品传播与创作,保护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著作权领域同样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对著作权法适时做出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进行了对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此次著作权法修改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亮点?6月1日,在京举行的“2021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对此一一进行了解读。修法思路清晰迅猛发展的新技术不断对著作权保护提出挑战,权利人保护的实际效果与权利人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近年来我国相继加入一些国际条约,并于去年通过了民法典,如何让著作权法与国际条约和民法典进行有效衔接,都是此次著作权法修改需要思考的问题。“著作权法条文虽不多,但在修法时存在不少实践性、技术性以及逻辑性等难题。”石宏举例,比如在实践性方面,著作权法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各个利益主体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如何平衡、衔接这些不同的观点,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面对这些难题,在修法中,既要立足国内发展现状,强化对权利人权益的保护,又要合理平衡权利人权益保护与社会公众利益、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符合法理和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实践成本和难点,处理好国际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此次修法确定了以下思路:坚持强化对著作权的保护;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问题导向;合理平衡各方利益,激发社会的创新动能;全面把握国际条约,全面履行国际义务。”石宏表示。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面,著作权法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而越是复杂的立法越需要充分地汇聚民智、听取民意、凝聚共识。石宏介绍,此次修法坚持民主立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倾听各方利益主体的声音,充分研究向社会公开征求的意见。此次著作权法修改在具体法条调整方面面临不少争议,“在修法过程当中,针对立法中争议较大的、具有新发展动态的理论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收集国内外资料,跟踪最新发展趋势,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石宏表示,比如针对视听作品权属、计算机软件工程问题等,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涉及内容全面此次著作权法修改,修改决定总共有42条,石宏总结为5个方面:完善相关概念和制度、强化对著作权的保护、完善著作权行政保护制度、着力解决维权难题、加强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完善相关概念和制度,是此次修法的一项重点内容,主要涉及完善作品定义和类型、明确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以及完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等。其中,对于作品定义和类型的调整,业界关注度尤其高。石宏举例介绍,比如将电影类作品这一作品类型修改为视听作品,是充分考虑到我国新技术、新媒体发展的现实需要,回应了短视频等新兴内容产业遇到的问题;将作品类型的兜底性条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修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作品类型留出空间,有利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更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也尽量兼顾和平衡了各方主体的利益。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就是保护著作权。围绕这一立法目的,此次修法进一步加强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其中,加大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备受社会关注。在著作权领域,对于违法成本低问题,各方反映比较强烈。此次修法在认真研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石宏介绍,一是调整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次序,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二是把权利许可费增设为确定侵权损害赔偿的参考点,与专利法、商标法衔接;三是增加了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升了著作权侵权的违法成本,以有力打击、震慑重复侵权、大规模侵权等恶意侵权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法定赔偿额制度,赔偿额上限提升到500万元,下限为500元。十年一剑,新修改的著作权法于6月1日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第三次修改的著作权法真正落地生根,有赖于各方共同推进。”石宏期待。(本报记者窦新颖)
(编辑:晏如实习编辑:田伊慧)(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好了,关于“著作权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解读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