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专家提出“非遗”保护扬州经验》,如果您对专家提出“非遗”保护扬州经验感兴趣,请往下看。
9月28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工作督查座谈会在市文化馆召开,雕版印刷技艺、扬派盆景、扬州杖头木偶、扬州剪纸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就我市“非遗”保护现状、实际保护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等问题,与省非遗专家探讨交流。
专家们建议,作为省内“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方阵”,扬州需在资料搜集、整理、宣传等实践层面保护的基础上,达到总体生态体系的保护,从而成为“非遗”保护的“扬州经验”。
现状:从建立名录、普查搜集转型至纵深保护
现场,打破了以往座谈会拘谨、生硬的贯式,我市省级“非遗”传承人颜育双手高举杖头木偶,穿梭于座位之间,一边演示一边解说。同她一样,此次参加会议的大都是“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或项目传承人,他们将保护、发展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化作了带徒、授课,设立传习所、“非遗”展示馆……
“近两年来,我们将非遗工作中心从建立名录、普查适度转移到保护上来,并针对重点项目的保护进行纵深发展。”据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栾虹介绍,例如,目前我市先后命名了211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以上传承人59人;扬州工艺系统普遍建立了“大师工作室”或传习所,实行“带徒津贴”等政策;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等与相关学校施行了联合办学;全市所有省级以上传承人均按规定签订了相关的带徒协议。
问题:部分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市场问题
与大部分“非遗”项目同样,扬州一部分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严峻的市场问题。“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影像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实物作品,给予大师相应补贴,但目前,通草花仅有两位70岁的传承人坚持制作,绒花仅出现在为数不多的小型民营企业中,另有几位民间艺人制作牙刻。”扬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林担忧地说,如何将它们更为完整地传承下来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心结。
南风琴社社长、广陵琴社副社长马维衡表示,经过三年累积,目前琴社50多名社员中,已有10余名能够登台演绎广陵琴派古琴艺术。但大部分学员难以坚持并从事该项艺术,古琴文物流失,建议保护单位能与艺校、扬大人文学院等合作,培养更多的古琴爱好者。
建议:保护地域性鲜明特色的文化生态
“扬州是江苏保护‘非遗’项目的大户,而且地域特色十分鲜明,清晰的保护工作体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本质,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省非遗专家金恩渠说。
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杨树发表示,近年,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已从重申报、宣传,转为实实在在传承“非遗”项目的形式及文化内涵,变无形艺术为有形记录,希望扬州能探出一条“非遗”保护发展的“扬州经验”。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计划建立一系列管理机制,例如建立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退出机制,项目资金协议资助,项目保护单位变更机制等,对未能履行保护、传承义务的人、项目或单位,予以“罢免”。(实习生陆扬本报记者赵天)
好了,关于“扬州”专家提出“非遗”保护扬州经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