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杜毅:企业“出海”警惕知识产权风险》,如果您对杜毅:企业“出海”警惕知识产权风险感兴趣,请往下看。
日前,重庆市相关部门抽样调查了重庆35家出口企业2011年遭遇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的情况显示,受到影响的有15家,占43%,超全国抽样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受困的渝企中,汽摩占到9家。有5家表示影响较大,应对知识产权壁垒新增成本达到了498.75万美元,占35家抽调企业新增成本的94.16%,出口贸易直接损失金额则为2933万美元。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毅做客《重庆商报》,就渝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有效维权发表观点。
现状:海外频频碰壁知识产权
重庆商报:本土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处于什么状态?
杜毅:目前长安在海外的销售仍在起步期,我们的产品才卖到设定的几个目标市场,所以暂时还没和其他企业发生技术摩擦。但这并不表示长安高枕无忧,随着市场在当地的扩大,竞争对手就可能制造“麻烦”。
商标摩擦亦有发生。比如以前我们在中亚某国卖车,因为很信任当地的经销商,就没在该国进行商标注册。最后和经销商散货时,对方就恶意在当地注册了“长安汽车”,弄得我们现在还在通过各种途径和该经销商谈判,以求能再次进入这个市场。
原因:申请门槛高维权成本高
重庆商报:遭遇知识产权困境的原因?
杜毅:我在到长安之前,曾在国内另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待了4年半,当时该企业和三菱要签约合作建一个发动机厂。建厂期间,光是产品是否侵犯了其他企业的利益,会不会形成法律纠纷,就谈了几个月。据我了解,像福特、丰田这些企业,至少在每个国家的分公司都有一个知识产权部门,同时还有相应的公关部门。据我了解,像福特、丰田这些企业,至少在每个国家的分公司都有一个知识产权部门,同时还有相应的公关部门。
而看看我们,许多汽摩企业连一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没有,只有在企业吃亏后,才想起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因为大多数企业在出口,仅是卖一点算一点,如果别人告我,或者知识产权在海外受到侵犯,大不了不卖。正是这样,最终使企业陷入了知识产权的困境。
应对:联手当地伙伴把控知识产权
杜毅:防范是最佳的手段。很多大型外资品牌进入中国时,往往做了几年的市场调研,不仅调研市场对产品是否欢迎,更多是调研自己的产品有无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并研究中国的法律,这是我们自主品牌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让对手难以抓住“把柄”。
而且,企业在进入海外的时候,最好在当地寻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因为如果出现知识产权摩擦,伙伴会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帮你摆平很多问题。此外,仍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自己的专利、商标的保护申请。(记者严薇薛哲)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知识产权”杜毅:企业“出海”警惕知识产权风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