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游戏“神经猫”“为何“昙花一现”》,如果您对游戏“神经猫”“为何“昙花一现”感兴趣,请往下看。
这个即将过去的夏天,一只“自从得了神经病精神就好多了”的白猫,着实在手机游戏界火了一把。两个人“随手鼓捣”1天半,上线72小时之内用户量超500万、访问量过亿,《围住神经猫》的迅速走红,不仅让受众瞠目结舌,更让操刀者南京泥巴怪网络技术公司始料未及。然而,上线不足一个月,这只“贱兮兮”的小白猫却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如此迅速地“过把瘾就死”,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手游创新困境。
早在“神经猫”大红的时候就有人指出,这个游戏与2007年日本游戏设计师伊东太郎制作的《黑猫》极为雷同。开发者坦言,“神经猫”的界面是使用开发引擎白鹭(Egret)直接从页面搬到手机上的。所谓的“1天半开发”神话,原来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1天半搬运”。更有甚者,有人发现,游戏中小白猫脸上的“贱笑”,一夜之间变得“正常”了。原来,“神经猫”的图案完全照搬日本漫画《全是猫》。猫咪“神经兮兮”的表情成功吸引了大量玩家,然而这种悄悄的“拿来”,却在游戏大火之后让开发者的版权风险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不得不“改头换面”以免被原作者追责。
好玩的游戏内核是“借鉴”他人,有趣的游戏外在也是“拿来”别家,如此看来,“神经猫”的“英年早逝”也是情理之中了。正如市场上大批量产出的“山寨”手游,绝大多数在一开始就没能“存活”,即使偶有“神经猫”这样的幸运儿,也在露了一把脸之后藏不住“皮袍下的小”。这些缺乏创新内核的游戏“猝死”是受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如果开发者不及时反思、加强创新,带来的必将是未来的游戏产品更快的“夭折”。
幸好,在“神经猫”的短命之余,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猫之名”火了一把的开发工具白鹭引擎因其性能优越、简单易用,在“神经猫”退烧之后,依然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投资者的目光。白鹭引擎作为一款自主研发的HTML5开发工具,其独特的编译机制使之在纷杂的游戏工具市场中始终坚挺,终于一鸣惊人。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创新,才是产品在一波波热浪退去后依然屹立手游市场的应有之道。(琳珊)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神经”游戏“神经猫”“为何“昙花一现”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