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创新亮点多“卡点”待突破》,如果您对创新亮点多“卡点”待突破感兴趣,请往下看。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幕
大型空间站机械臂
复合机器人
新型协作机器人
“大家好,我是熊猫机器人优悠!”服务机器人优悠翻跟斗、打太极,欢迎观众到来;“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经在北京举办5届了……”人形机器人“爱因斯坦”向观众介绍着大会情况;“请让一下!”消杀服务机器人来回穿梭,筑牢大会卫生屏障……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内,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元素,装点了人机交融的美好生活图景。
9月13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闭幕。此次大会汇集了500多款机器人产品,不少产品系首次亮相。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产业内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有“卡脖子”等现象。与会专家建议,我国机器人产业应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彰显了机器人行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和决心。
强化自主创新共塑人机交融
大型空间站机械臂在太空环境中稳定“爬行”、蛇形臂机器人在飞机机翼缝隙中来回穿梭、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在摄氏1000度全封闭环境中稳定正常工作……走进“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满满的“科技范”“未来感”扑面而来,机器人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结合,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机器人盛会。
一进展馆大门,记者就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展台上的一辆轿车大小、覆盖着标志性“太空白”的“大家伙”所吸引。这正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大型空间站机械臂。该款机械臂已经助力正在太空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我们通过在关键技术、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该机械臂的多自由度运动与在轨‘爬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站大型机械臂主任设计师王友渔介绍,该机械臂设置7个关节,每个关节对应一个自由度,能够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和位置的抓取操作;通过2个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使其能分别抓取空间站外壁预设的目标适配器;通过交替抓取与各关节联合运动,进而实现在轨自主“爬行”。
上穿、下绕、左探、右出……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一条没有“眼睛”的“青蛇”精准地从飞机机翼油箱仿真模型的一道道狭窄缝隙中穿插而过。“这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探龙’系列蛇形臂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它具有运动灵活、臂直径小、臂体不含电气元件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复杂狭窄空间和恶劣环境作业,比如在飞行器翼肋隔舱狭小环境内、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管路内进行检测、抓取、焊接、喷涂、打磨、除尘等作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已经在C919等多种机型飞机上实现了应用验证。
展厅播放的视频中,北京力升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力升高科)的机器人在1000摄氏度全封闭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30分钟后,全身被烧得通红,却仍能保持正常运转。“自主知识产权为它披上了耐火铠甲。”力升高科市场总监田喜向记者介绍,“这可不是一般的机器人,而是融合了近20件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耐1000℃高温消防机器人,其中发明专利便有6件。借助我公司‘一种耐高温监测系统’‘一种耐高温灭火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等专利成果,使该产品能够长时间深入高温火场进行侦察、灭火等工作,拓展了消防救援人员的作战范围与能力,保障了其生命安全。”
“从浩瀚太空到万米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我们正步入与机器人和谐共荣的缤纷多彩新世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基础研究助力“卡点”攻关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诞生了大量创新成果,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仍有待提升。
以与机器人产业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等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38万余件,占全球总量的74.7%,位居世界首位。然而,现阶段我国机器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等现象仍需受到重视。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情报研究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相对其他主要申请国偏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主编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我国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比较低,制约了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亚太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指出,专利数量多,“卡脖子”现象却仍然严重,很大原因是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真正的核心技术的背后,往往有技术理论的支撑。不深入研究基础理论,空谈核心技术突破并不可取。”
“部分企业较为短视,热衷于专利‘快速变现’,不能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确定长期研发方向,也制约了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指出。因此,他建议行业监管部门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报告等导向文件,引导市场主体进行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提高专利质量。
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胡婷从企业研发角度建议,我国机器人研发企业应在研发阶段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以安川首钢为例,我公司在研发初期,便要求该项目负责的技术人员填写技术创新点梳理表,随后由专利事务管理人员组织企业内外部专家学者召开专利挖掘会,研讨后续研发方向,力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高校、科研院所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引领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尽快摆脱‘卡脖子’困境。”刘德良表示。(本报实习记者赵俊翔本文配图均由记者曾嘉摄影)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机器人”创新亮点多“卡点”待突破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