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下)》,如果您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下)感兴趣,请往下看。
总体上,我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较差,投资长期严重不足,滞后于整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开发能力弱严重制约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同步开发能力缺乏
很多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和国内整车企业集团的合作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独立走向市场的条件逐渐丧失,再加上参与研发实践较少,自身技术水平和积累并未获得明显提高,依附关系事实上在不断强化。此外,受到技术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日韩生产体系相对封闭以及部分合资整车企业通过零部件采购转移利润的现实情况,国内零部件企业很难进入合资企业零部件供应体系之中,发展空间受到挤压,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总体上,我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较差,投资长期严重不足,滞后于整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开发能力弱严重制约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零部件的采购主要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导致具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并且进口价格远远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另外,一些关键零部件则由国外主要汽车跨国公司在国内独资或者控股的厂商生产供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按样件或按图纸开发,缺乏与整车企业相匹配的同步开发能力。在汽车电喷及发动机管理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和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91%和69%。
我国汽车行业刚刚由产品竞争时代转入品牌竞争时代,多数自主品牌企业集团存在着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定位模糊的问题。品牌同质化现象突出、个性化程度不足。
质量和可靠性不足,品牌营销不成熟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相比国外品牌、合资品牌仍有较大差距。根据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报告》,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的车辆可靠性pp100平均值为309,比国际品牌的平均值177高出3/4。
质量和可靠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车质量有待提高。根据J.D.power发布的历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2000—2011年间,我国自主品牌新车的pp100数值从834下降到232,和国际品牌的差距也从396下降到101,但是仍旧显著高于国际品牌,并且在个别年份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二是批量生产能力有待提高。例如,虽然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事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自主体系批量生产过程平均符合率仅为78.5%,和旗下合资体系91.3%的水平差距明显。三是量产后质量不稳定。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不仅在新产品投放时质量问题较多,而且在量产后质量问题依然居高不下,索赔频次达到合资企业新产品的数倍,质量问题的出现经常呈现大幅波动,质量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合资企业汽车产品通常在上市9个月之后质量就相对可靠,质量问题也相对稳定,但是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上市9个月之后甚至会出现质量问题大幅上升的现象。
此外,我国汽车行业刚刚由产品竞争时代转入品牌竞争时代,多数自主品牌企业集团存在着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定位模糊的问题。品牌同质化现象突出、个性化程度不高。而且,部分汽车企业集团在如何塑造品牌方面存在误区,忽视了对品牌内涵的有效传播和对目标群体的有效营销,造成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忠诚度相背离的尴尬局面。
在整车领域,我国汽车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80个,但是主要集中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非洲、中东以及南美地区,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乘用车以中低端为主,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以乘用车为例,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46%,而合资和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则高达54%。10万元以下的低价位轿车占了自主品牌轿车的89.7%。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仅为0.2%。
目前,在整车领域,我国汽车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80个,但是主要集中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非洲、中东以及南美地区,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阿尔及利亚、叙利亚、越南、俄罗斯、智利、伊朗、埃及、巴西、孟加拉国和伊拉克。而且,国内出口企业存在低价竞争、质量不可靠、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汽车”的总体形象。此外,在零部件领域,虽然一些国内企业已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出口国家也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汽车工业强国,但是集中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或者材料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结构亟待调整。(石耀东宋紫峰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品牌”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下)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