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幸福”商标注册为何几经波折? 游戏画面版权归玩家还是开发商? “脆皮”安全帽敲响劳保监管警钟 山东省淄博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60批次14批次不合格 陕西汉中市有效注册商标存量破万件 “安徽版权在线”正式上线 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探索新路径 中国企业可通过哪些途径提交海外商标注册?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红豆薏米粉大肠菌群超标 自主品牌:凸显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贵州省质监局抽查烟花爆竹产品4个批次不合格 广西食药监局:1批次饮料样品不合格 中南大学举行首届“文化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暑期研讨班”开学仪式 安徽省六安市工商质监局抽查羽毛球等多种产品11批次不合格 【关注两会】发布会第十四问:学术不端、制假售假、高档酒店卫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重庆市开州区市场监管局关于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号) 向“垃圾专利”说不,需要推进专业评价 数据显示:上半年江西省商标注册量再创新高 广东省质监局:7批次电动自行车抽检不合格 2011年海关总署累计核准知识产权新备案3532项 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60批次贵金属及珠宝玉石产品抽查不合格 新疆食药监局抽检:调味品、食糖等1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2019年韩国广播和通信行业的商标申请量增多 商业方法专利死了吗?这要看申请人是谁 吉林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省威海市食药监局:4批次餐饮食品不合格涉及两所大学 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助推内蒙古准格尔旗经济发展 纵深推进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 英国开始就非法烟草逃税问题征询意见 内蒙古2016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得分居全国之首 工商总局公布2012年11月广告监测抽查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严厉打击在影院盗录影片等侵权违法行为的通知 广东深圳福田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推出知识产权电子注册系统和商标杂志 青海省抽检食用农产品260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江西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148批次 不合格12批次 英国阅览他人笔记要经本人同意 拷贝CD涉嫌违法 山东潍坊市专利预审合格量和授权量跃居全国第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就《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来论丨对“假消防喷淋头”来一次真检查 数千件青神竹编作品申请版权保护 多措并举保护摄影作品著作权 智利国家工业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专利撰写工作研讨会 广东清远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河南出台实施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广东省质监局抽检40批次电灭蚊器具产品10批次不合格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2019年7月抽检食品样品22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评论 | 设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法院是“善治增量” 天猫售卖三无棉服 律师:可认定假冒伪劣商品 四川省成都市食药监局:5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发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工作方案

知假售假,部分电商为何理直气壮?

刚刚过去的3·15晚会曝光了翡翠直播骗局,再次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带“祸”、电商售假的关注。部分线上商家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编写“剧本”,甚至“理直气壮”地知假售假。律师指出,这源自商家售假成本低而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建议平台进一步压实责任、监管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缅甸”街边市场,主播卖力和“货主”砍价,“货主”心痛让价……在一些翡翠直播间,“缅甸服装缅甸玉,缅甸现场缅甸人”的戏码频繁上演。近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某翡翠直播间在写字楼伪造布景,所谓的货主都是演员,直播砍价不过是主播和商家编造好的骗局。

近年来,直播带货发展迅猛,在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乱象,例如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编写“剧本”等,一些商家甚至知假售假且“底气十足”。一旦消费者遭遇假货,权益该如何保障?又该如何引导直播带货这一新业态健康发展?

商家售假无关价格

“明明在直播中说是纯银的银碗、银筷子、银勺子、银元宝,实物根本不是。”最近,哈尔滨市民王先生在看直播时花了205元下单了一套银具,收货后发现并非纯银。

王先生询问商家,客服给出的解释是商品为镀银的合金,在商品详情页面有介绍,却回避了王先生对于“直播中为什么说是纯银”的质疑,并反问道:“纯银怎么可能是这个价格呢?”

记者搜索到王先生提供的直播间账号,发现该账号主播已将开播记录隐藏,直播历史回顾不可见。

在电商直播平台,“主播感恩回馈价”“灵魂砍价”等低价噱头繁多。记者以“直播售假”为关键词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消费者称假冒伪劣商品成交价远低于市场价格,并吐槽“便宜没好货”。

价高也并不意味着质优。此前,南京警方捣毁利用直播带货销售假冒某国际潮牌服饰的团伙。该团伙利用消费者以价格高低论真假的心理,将售价几十元的服饰伪造成潮牌产品卖到几百上千元,涉案金额近2亿元。

事实上,无论价格高低,消费者都有可能掉入商家的售假陷阱中。直播中,有的主播编造具有煽动性的故事,诱导消费者把下单当成“做善事”;有的采用指向性的代号进行介绍,把假冒商品说成是国际大牌的别名;还有的使用“尾货”“转销”等话术,暗示直播间的商品是大牌正品。

近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网络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指出在新型电商业态,如直播营销、社交软件营销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缺陷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中消协开展的“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32.5%的受访者认为“营销宣传环节”最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问题相对突出。

“假一赔三,给你4双有问题吗”

“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但消费者对线上企业经营者的信任度低于线下企业经营者。”这是“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显示的一项结果。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认为,主播承担的风险较低是虚假宣传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主播对售假作出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承诺只是‘说说而已’,拒不兑现;一些大V主播通过连麦将用户引流到其他直播间来规避风险;还有一些主播频繁换号,关闭直播回放,导致取证困难。”朱巍强调,相对于线下经营而言,直播营销受众广泛且具有不确定性,因虚假宣传权益受损的消费者范围更广,必须严格规范。

虚假宣传的背后,一些商家知假售假。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买鞋时询问是否为正品,得到商家“假一赔三”的回答后下单,收货时却发现商家寄来了4双鞋。对此,商家“理直气壮”地表示:“假一赔三,给你4双有问题吗?”

“‘假一赔三给4双’,当然有问题。”北京星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郝旭东律师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这里的“赔偿”指的是金额而非同样的商品。在消费者看来,假一赔三是保证正品的承诺,很有可能因此决定购买,而商家却偷换概念逃避责任。

对于商家为何“有底气”知假售假,郝旭东认为,这源自商家售假成本低和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鲜明对比。

“一方面,商家售假本小利大,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往往能获取暴利,一些直播团队及带货主播妄图‘赚快钱’,对产品质量把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郝旭东说,“另一方面,相对较高的维权成本使得一些消费者不得不放弃维权。”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内经营者的活跃度必然会影响到平台的用户黏性,为了在直播电商这条赛道上跑赢,平台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等方式大量吸引商家入驻,在监管上还存在一些疏漏。

司法解释明确直播营销责任

前一刻主播还在直播间为粉丝试装,下一刻直播就在警方抓捕中戛然而止,此前,某主播及其团队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刑。“主播通过带货积累口碑,这个过程也是以信誉为所售商品背书的过程。带货主播应对所售商品进行规范的选品和查验,一旦售假失信于公众则得不偿失。”郝旭东说。

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施行,针对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

朱巍分析,这一司法解释明确网络直播营销民事责任,引导新业态健康发展。一方面,明确高于法定赔偿标准的承诺应当遵守,经营者应承担其工作人员在直播中虚假宣传的赔偿责任,强化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另一方面,规定直播销售商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平台若无法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真实信息应履行先付责任。

“相关政策正从侧重为数字经济创造较为宽松灵活的环境,逐步转变为强调规范健康发展,发展和监管并重。”郝旭东建议,监管部门可尝试整合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做到精准、有效监管;平台应严格审核商家资质,搭建渠道引导消费者维权,及时处理平台内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净化网络购物环境;消费者在增强消费理性的同时要强化证据意识,积极维权,避免吃“哑巴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